其一,《蒙图》缺少一幅山水画的整体布局,画面主要景物(山体和城池)的布置,完全是服从于地图的功能需要编排的——只是一幅“路线图”。
其二,《蒙图》的绘制手法是混杂的,卷首《嘉峪关图》工笔写实,卷尾《无名海图》工笔抽象,图中山水粗略写意,图中城池标准化几何抽象。
其三,《蒙图》存在明显且普遍的模仿痕迹,卷首《嘉峪关图》摹仿仇英《归汾图》,卷尾《无名海图》模仿明代地图海域绘制图案,图中标准化的倒梯形城池图案模仿晚清地图绘制卫戍城堡(堡砦)图案。《蒙图》城池图案与清光绪年间崔洳立绘《直隶长城险要关口形势图》(图9)之中的城堡图案高度雷同,两者区别只是笔法精粗不同和着色不同。如崔氏地图所示,在明清地图中,城堡图案和城池图案是两种类别不同的地标图案,《蒙图》所为是混甲作乙。对于津津乐道“吴门山水艺术”的《蒙书》作者,难道真能在传世吴门山水画中找出一幅这样东拼西凑而且普遍模仿的“山水画”吗?

仇英《归汾图》(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海防一览图》局部(镇江部分),载《中国古地图集》明代卷图38,文物出版社,1995

直隶长城险要关口形势图(局部),国家图书馆藏
至于《蒙书》一再宣称《蒙图》“气势恢弘”,如果其意只是指“尺幅巨大”,可谓当然。但是,如果“气势恢弘”是指国画营造的撼动心灵的气韵,那么,《蒙书》作者至少应当先观摹并领略了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图10)和沈周的《江山清远图》的境界,再来论《蒙图》是否“气势恢弘”(13)。同为巨幅青绿山水长卷图绘,无论气势还是画艺,《康熙南巡图卷》与《蒙图》之间是云泥之别。
“五胡乱华”中的五胡是哪些民族?这些民族后来怎么样了?
中国古代历史上曾有两个由少数民族实现大一统打得封建王朝,分别是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和满族建立的清朝,蒙古统治者以是势不可挡的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