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上的《丝路山水地图》是真的吗?《丝路山水地图》为什么这么珍贵?

admin 283 0
春晚上的《丝路山水地图》是真的吗?《丝路山水地图》为什么这么珍贵?

  《丝路山水地图》(上,卷首嘉峪关段;中,卷中撒马儿罕城段;下,卷尾无名海段),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对于《蒙书》将《蒙图》绘制年代上限定在嘉靖三年,历史学者张晓东批评说:“若以图中自嘉峪关始,就断定绘图年代必在嘉靖三年明军退守嘉峪关以后,似有不妥。嘉峪关自洪武五年(1372)始建,即被明朝视为华夷分界之地。”由此可见,《蒙书》的“《蒙图》上限嘉靖三年”之说是站不住脚的。至于《蒙书》将《蒙图》绘制年代下限定为嘉靖十八年,《蒙书》的依据不仅包含有张文所指出的史实错误(“永兴后墩”建造时间当在嘉靖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蒙书》误作建于嘉靖十八年),而且持用的是完全不成立的逻辑:地图绘制不能遗漏已有的史迹。其实,在其后面的论述中,《蒙书》又自我违背,将“史迹遗漏”作为指认《蒙图》是《西域土地人物图》“母本”时的首要依据。

  《蒙书》正文凡287页。对于《蒙图》鉴定中最重要的年代断定,仅用了不过60字的“推断”,所依据的“史实”不仅逻辑不成立,而且年份混乱。这种“简单粗暴”的“学术论断”,于普通学术逻辑都不通,更何谈史学考据立论的严谨和求是?

  《蒙书》宣称:“《蒙古山水地图》长达三十点一五米,如果加上剪裁掉的四分之一,原图应长达四十米。如此气势恢弘的地图,必为明王朝国家所有。”(第63页)姑且不论“《蒙古山水地图》被裁切四分之一”,“原图应长达四十米”是缺乏依据的莫须有之说;即使《蒙图》真有“四十米长”,作为一名史学教授,《蒙书》作者由此就宣称“必为明王朝国家所有”,也是缺失学术水准之论,彰显的只是比“皇帝新衣”更胜的霸道逻辑。更有甚者,《蒙书》作者仅因为见到有文献记载嘉靖年间谢时臣曾被“杭州三司请去作画,酬以重价”,即推测“他(谢时臣)就是去协助宫廷画师绘制《蒙古山水地图》”。这样任性做想象推定,已经是以今日玄幻小说写手的笔法在做学术文章,而远非“霸道逻辑”可论了。

  在作为学术基石的《蒙书》中,在作者“神授”与《蒙图》的一系列匪夷所思的“应有”“就是”和“必为”等断语萦绕下,《蒙图》的出处仍然是“有待发现”的历史谜团。我们将在后文逐步拨开《蒙书》萦绕在《蒙图》上的臆断、穿越和“逻辑霸道”。

  质疑二:地理发现

  《蒙书》为何武断地将《蒙图》绘制下限定在嘉靖十八年?作者的意图不好揣测。但是,要在历史传承中确定《蒙图》的史学价值(“伟大地理发现”),必须解决此图与久为史学界周知的《西域土地人物图》(图2)之间的历史传序。这是《蒙书》作者绕不过去的课题。

标签: 文史百科 历史文化 文史知识 古代历史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