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上的《丝路山水地图》是真的吗?《丝路山水地图》为什么这么珍贵?

admin 287 0

  《蒙书》在指出《蒙图》对望星楼“南北易位”错误的同时,也指出“这个错误”表明《蒙图》受到古代穆斯林地图绘制方法的影响——在古代穆斯林地图中,对东南西北的定位与中国地图正好南—北、东—西相反。《蒙书》还指出,“为了到麦加朝觐的需要,中东穆斯林绘制了许多‘名为《道里记》的引导手册’”(第83页)。鉴于普遍存在城镇南北易位和城池图案的逆向透视,应当承认《蒙图》表现了因循穆斯林图绘原则的意识,“南北易位”不仅不是它的错误,而是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换言之,在一定意义上,《蒙图》是“穆斯林《道里记》地图”体制下的产物。相对而言,《西域土地人物图》则基本延续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体系。

  《蒙书》无视《蒙图》与《西域土地人物图》的基本区别,将两者扭绑在一起,并且以前者为后者的母本,已足以令人侧目。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蒙书》在凭空指称《蒙图》的“伟大地理发现”之后,在全书287页的总篇幅中,又竟然以22页(第94—115页)的篇幅对《西域土地人物略》作全文校勘。通读全书可知,第五章“《西域土地人物略》校勘记”是《蒙书》真正介绍“明代丝绸之路地理大发现”的一章。然而,这一章与《蒙图》的“发现”并无实质关系,其真正价值只是印证并阐发了李之勤的论断:《西域土地人物略》“记述的范围极广”,“记述内容可信甚高”,“提供了反映西域与明朝中原地区亲密联系的重要资料”,是西域史学文献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席会东将《蒙图》定为《西域土地人物图》的一个子本,并且指出:“如非后人仿古伪造,此图(即《蒙图》——引者注)应该是明朝中原画师根据在明代中后期广泛流传的《西域土地人物图》简化、改绘而成的,仅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而其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要远低于《西域土地人物图》的其他版本。”

  《蒙书》在第六章“地理简释”中又加配卫星地图、杂糅其他材料,以82页的篇幅(第116—197页)将第五章的基本内容换个说法做“简释”。就此,被《蒙书》指认为“母本”的《蒙图》意义何在?它怎么可能是“母本”?这两个问题应该无须回答了。

  质疑三:被人裁切

  无论是《蒙书》,还是其后至今关于《蒙图》的官方宣传,都坚持《蒙图》“被人裁切”的说法,其代表性表述如下:

  从《西域土地人物图》的相关记载来看,保存到今天的这幅《蒙古山水地图》只是原图的四分之三,地理范围从嘉峪关到天方(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共211个西域地名;其余四分之一被人裁切,地理范围从天方到鲁迷(时为奥斯曼帝国首都,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原图长度当在40米左右。

  《蒙书》断定《蒙图》“被人裁切”的依据何在?遍查全书及官方宣传资料,知其依据有二:其一,“这幅地图的右下脚(角)磨损严重,首尾相当整齐,显然经过剪裁,重新装裱过”(第22页);其二,“嘉靖刻本的发现终于揭开这个谜,《蒙古山水地图》显然被人剪裁为两半”(第80页)。

标签: 文史百科 历史文化 文史知识 古代历史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