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从动物的肉里熬出的高汤是最简单的鲜味来源,但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普通家庭除了逢年过节,平日里基本是舍不得吃肉的,更别提只为了吃上一口鲜味,便去宰杀一只鸡鸭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对于古代的普通村民而言,生活在不同环境下的他们,鲜味的来源也大不一样。山间有菌类蘑菇、飞禽走兽,江湖大海有虾蟹鱼类,每一种食材都是纯天然的鲜味来源。
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李渔说过:“善治荤菜者,以焯虾之汤,和入诸品,则物物皆鲜,亦犹笋汤之利于群蔬。”
李渔的这种吃法,又要更进一步了,它已经不单单是吃食材本身蕴含的鲜味了,还包括提取食材的鲜用来赋予另一道美食鲜味,这是一种复合型的手艺。
利用不同食材的搭配,来获得鲜美的口感,这种做法,在饮食一道上并非个例,徽州地区有一道让我印象深刻的传统名菜腌笃鲜,便堪称复合型鲜味的典范。
腌笃鲜所囊括的主角包含春笋、腊肉、鲜肉和葱姜这些常见的食材,它们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了1+1大于2的效果。
在腌笃鲜所营造出的鲜味中,腌制出来的鲜味,是很容易被人忽视的东西。咸鲜是古人为了提高食物的保质期,无意间捣鼓出的玩意儿,像我们现在常用的酱油、醋、腊肉、咸菜和泡菜,都是属于咸鲜的一种,某种情况来讲,它们甚至比食物本身的鲜味要更加鲜美。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网络,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