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顺时”,这是古代厨师的烹饪智慧,在他们看来,同一种食材,搭配不同时令的调味料,可以最大程度上激发出食物的美。
在吃这方面,古人为了追求极致的享受,他们发现了一种能够让食材超凡脱俗的味道,那就是——“鲜”。
二、在没有味精的情况下,古人增鲜的四种小窍门
鲜字,从鱼从羊,也就是说,古人对鲜这个字最深的印象是来自于富含蛋白质的鱼肉和羊肉。鲜的秘密,其实就是蛋白质分解后产生的谷氨酸带来的。
正是基于肉食的这个特性,古人在最初只用盐对水煮白肉进行简单加工的基础下,也能吃得很香很满足。得益于现代工业生产出来的鸡精味精,我们可以轻而易举获取这种美妙的味道,但在古代,古人若是想获取鲜味,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记得小的时候,外公外婆给我做菜时,常用的调料只有葱姜蒜和盐,但那时候的蔬菜也好,肉食也罢,吃上去都非常鲜美。
鸡肉只需要小火清炖,过上一两个小时后,空气就会弥漫着一股浓郁的鲜味,那种香气整个院子都能闻得到。待到鸡肉炖好后,撒上一丢丢盐,便大功告成了。等到鸡汤上桌后,先来上一口软嫩的鸡肉,再就着鸡汤缓缓下肚,唇齿间立刻就能感受到那温暖、鲜美的滋味。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网络,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