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即位以后,任用王安石为宰相,进行变法图强。宋朝不安于现状,逐渐向西发展势力,逐渐攻打吐蕃等政权,想要扩大自己的领土。并且在攻打下来的土地上建立熙河路,在扩展领土的同时,宋朝统治阶级开始打西夏的主意,主动对西夏发起进攻。
熙宁四年(1071年)韩绛统兵建抚宁、啰兀城以期尽城横山,实现进攻西夏的战略构想,但是西夏军队快人一步,抢先占据了这两座城池,导致这个战略构想付之东流了。于是宋朝统治阶级又产生了另一个构想,对熙河地区的吐蕃等部族进行招抚与攻打并用的方式,进而夹攻西夏占领他的领土,这一个构想却被宋朝与辽国的边境争端、交趾攻打宋朝、吐蕃等部族反抗宋朝等事情打乱了,宋神宗被迫停止了攻打西夏的想法。
元丰四年(1081年),西夏政坛动荡,宋神宗感觉此时是攻打宋朝的最好时机,于是派遣五路军队攻打西夏。李宪率领军队从熙河路出发,种谔率领军队从鄜延路出发,高遵裕率领军队从环庆路出发,刘昌祚率领军队从泾原路出发(刘昌祚受高遵裕的节制),王中正率领军队从河东路出发,想要一举攻下西夏的兴州和灵州 。宋朝计划泾原、环庆两路合取灵州,河东、鄜延两路先会师夏州,再攻怀州,最后四路合攻兴州。
李宪率领军队攻克兰州,兰州纳入宋朝版图。种谔的部队作战十分积极,率所部沿无定河西进,势如破竹,先后攻取了西夏的米脂寨、石州、夏州、银州等地。之后因为军粮供应不上,又恰逢大雪,部队作战能力大打折扣。刘昌祚的部下作战勇猛连克数城。到达灵州城下,高遵裕却盲目下令攻城,导致攻城失败,于是班师回朝。这次攻打西夏确实有所成就。但是使西夏达到灭国的地步还远远不够。
元丰五年(1082年),宋朝派遣徐禧和种谔领兵攻打西夏,想要一举攻下西夏。徐禧等人率领军队势不可挡,连克数城,兵临西夏国都兴庆府,西夏派遣大军与之决一死战,徐禧好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不停部下的正确建议,一意孤行,导致兵败被困。沈括和李宪的援军被阻挡不能及时到达,由于种谔和徐禧平日里有一些矛盾,于是种谔不去救援徐禧,导致徐禧以及手下的军队被杀,进而使这次攻打西夏的成果付之东流。
宋神宗年间的宋夏之战较之前的宋夏之战是有很大的进步的,有几次战役如果不是发布错误的指令,就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总之,神宗年间的宋夏之战,宋朝的优势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