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耳是刘邦发迹之前的好友,张耳是大富豪,养了很多门客,刘邦经常跑到张耳家里一住几个月,俩人好得穿一条裤子都嫌肥。
张耳被陈馀夺了常山国后,一刀砍了项家子弟项声,带领人马投奔了刘邦。后来刘邦将自己唯一的嫡女鲁元公主,嫁给了张耳的儿子张敖。此番伐赵,张耳与韩信共同领兵。史书并未交代二人的分工,估计韩信负责战时指挥,张耳负责军队调动和日常管理。
所以,张耳这个刘邦的铁杆,对军队的控制力不在韩信之下!
曹参以右丞相之职跟随韩信,主要工作两项,一是负责后勤保障,二是领兵作战。也就是说曹参既是韩信帐下最重要的将军,又是整个大军的奶妈,十几万大军离开曹参一天都活不下去。
灌婴只能比较简单,就是独领一军的悍将,齐地的几场大仗都是他打的。
有张耳、曹参、窦婴,还有不知名的大大小小将军们在,你认为韩信是放单飞状态吗?如果刘邦愿意,一道指令下去,韩信根本指挥不了大军!
④韩信是个没心眼的“好孩子”
其实韩信是个聪明的好孩子,他不可能不清楚自己的处境,都是后人瞎操心,根本没看清韩信的处境。
从韩信后来的经历来看,韩信有过恃功邀赏的心思,但是要说对抗刘邦,他从来就没这个胆,也没这个心思。
司马迁把刘邦闯营搞得神秘兮兮,对韩信来说吃惊不是刘邦闯进来,而是睡得迷迷糊糊状态时,领导竟然来开会了,吓的!
2.刘邦闯营的几个关键点推演
①刘邦如何进得了大营
看了以上分析,刘邦进大营会很困难吗?恐怕就在韩信呼呼大睡的时候,曹参和灌婴已经领兵在黄河岸边静等刘邦了。
②韩信为何浑然不知
其实刘邦来完全没必要隐瞒韩信,但是领导做事需要事事打招呼吗?出其不意让不下心有余悸,往往是一招震慑部下的手段。更何况刘邦要带走大部分军队,不会给韩信留出找借口的时间。
等刘邦把新的部署对将军们安排完了,韩信才慌慌张张赶到,说明什么?将军们还是听刘邦的,韩信只有作战的时候才起作用。
③夺印之说其实不存在
司马迁的描写过于夸张了,其实刘邦收韩信兵权,无论是理由还是方法,不需要太费周折,韩信既没资本也没心思对抗刘邦。比如在攻取代地后,刘邦派了一个使者,正常程序带走了军队,韩信不也老老实实配合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