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项羽和武庙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观测网小编一起欣赏。
项王举鼎,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是中国史书上最为著名的武将之一,若论武力值,他根本不输,但是关羽成了中国的武圣。
后来唐朝建“武庙”,关羽名列十哲六十四贤(《新唐书》七十二贤)之一。明清时候,关羽直接登顶当了“”。张良、诸葛亮、管仲这类世上公认的“文臣”尚能进武庙七十二贤,为什么项羽却在武庙无一席之地呢?
有人说,唐宋时期设立“武庙”是为了表彰“忠臣烈将”,项羽造反起家,不是忠臣。可是,事实上“武庙”中最大的神——姜太公,在唐朝时也被很多人质疑“不忠”。

项羽不能进武庙的真实原因是:项羽已经被太史公单独列传,属于君王的级别。而武庙里面供奉的都是历朝历代的臣子,怎么能让项羽这位君王进“武庙”去当臣子呢?这也说明,武庙还不够资格来供奉项羽。
如果不是这个原因,依项羽响亮的名头,纵使个人品行方面不太符合遴选的要求,唐朝六十四贤里也能留他一个位置。宋朝“武庙”对于十哲七十二贤的要求不同,、吴起不能进十哲,也能进七十二贤,那么项羽也可以。
一、唐朝“武庙”的设立初衷
唐代国家尚武,且信奉道教,民间一直有“姜太公崇拜”。最初姜太公因为是周朝臣子,所以牌位供奉在周文王、周武王的庙宇之中。
贞观年间,唐太宗下令把姜太公牌位单独迁至传说中的太公垂钓处(今陕西宝鸡某地)单独设庙祭祀。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唐中宗又在洛阳、长安两京设“太公庙”,并迁张良进庙为配享。因为张良自称得太公兵法真传,是其弟子。

安史之乱时期,唐王朝为了平定天下,急须提高武将待遇,鼓励他们为国效命。于是,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追封姜尚为“武成王”。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唐玄宗先追封孔子为“文宣王”。
孔子、姜太公分别为文圣人和武圣人,二庙祭祀规格相同。武庙中,张良为“亚圣”,和另外九人并称“十哲”。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唐德宗听从颜真卿的建议,把管仲、范蠡、孙膑等人加入,成为六十四贤,这是《旧唐书》的说法,而《新唐书》说是七十二贤。
安史之乱结束后,在贞元四年(公元788年),唐朝曾经爆发过一次大争议。起因就是有一个姓严的尚书右司郎中认为“姜太公”不配被放在“武庙”里祭祀,理由是:他是商朝的叛徒。
这一说法得到了唐朝一批文臣的支持,但是遭到了唐德宗本人和武将们的反对。所以说,项羽不是忠臣,所以不能进“武庙”这种说法显然不正确。贞元四年文官闹事之后,“武庙”祭祀规格一度被降了级,但是唐末又恢复到和“文庙”一个级别。

武庙除了姜太公本人,亚圣张良之外,其余入选的几十位,都是古今的名将。然而,像张良、诸葛亮、管仲这样通晓兵家理论的“智慧型人才”排位比较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