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大军假如想摆脱刘邦控制,除了将调兵权和统兵权归一,还必须建立稳定的供应链。没有庞大的文官系统帮他控制赵国,他一时做不到,至少那个时候,他还必须依赖萧何从关中运送粮饷。
3.部队辅助系统的制约,将领受到垂直干预
军队除了作战系统外,还有一个不为人关注的辅助系统,包括前面说的后勤保障系统,还有参谋系统、监控系统等文官体系。这些文官在战时隐身其后,很难看到他们的影子,它跟作战系统形成既相互支撑,又相互制约的作用,假如战时指挥官偏离目标,立刻会遭到这个系统的制约。
比如作战计划的制定,决定权虽然在指挥官,但是作战参谋会参与制定计划,并保持与朝廷军事机构太尉(兵部)的独立沟通。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作战参谋会根据朝廷指示,直接干预军事指挥。
所以,将领的指挥权也做不到完全独裁,受多方掣肘,往往决策是多方协商的结果。
以上三点决定了韩信对他的军队控制力,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强,它靠一套完整的体系运作,任何人只是系统的一部分,包括韩信。
军队管理三大法宝:统帅领兵在外要受到多方节制
除了体系上三大权力的制约,韩信还会受到多方位的制度性监控和掣肘。
1.监军制度
一提到监军,大家就会想到宋朝和唐朝的军队编制,那两个时期的监军太生猛,几乎凌驾于统帅之上,历史上的多次战斗失利都跟监军有关。最著名的就是杨继业瓦桥关殉国,就是监军王诜作祟。安史之乱,监军程元振、鱼朝恩几次将胜果葬送。
事实上,监军自古有之,只是那时候监军的错位改变了战局,所以留下臭名。一般情况下,监军出于隐身状态,他的职责就是负责监督统帅,按朝廷的既定方针执行任务,不跑偏就行,具体军事方略不能干预。
请注意,监军跟作战参谋不一样,监军也会参加军事会议,但是按规定不能发表意见,不能干预军事行动。但是如果统帅偏离目标,监军立刻会露出狰狞面目,他有权代表皇帝临机处置统帅。
监军一般由宗室子弟或皇帝亲信担任,地位很重,职位不高,所以,正常的军事行动中,不见他们的记载。韩信身边一定会有监军存在,比如刘交、刘濞等人,他们最早的战功,应该就来自于监军。
2.人质保证
统帅出征,家属必须留在皇帝身边,这是一条潜规则,列朝开国都是如此,否则绝不可能得到独自领兵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