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义上家属留在后方是为了安全,其实就是为了让皇帝安全,手上掐着人质,才能放心地授予兵权。以历史上形象最好的皇帝刘秀为例,在定都洛阳之前,所有的将军们,家属全部留在刘秀大营。定都洛阳后,将军们的家属全部被安置在洛阳。冯异西征四年,刘秀为了表达对冯异的信任,特地把他的家属送到冯异身边。
3.暗藏特务
这一点毋庸置疑,只是我们光看到明朝有锦衣卫的无孔不入,没看到其他朝代的明确记载罢了。这一条我没有直接证据,信不信由你。
刘邦能闯营收韩信兵权的理由和情景推演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出自哪里?《人间失格》这本书讲了什么?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出自哪里?《人间失格》这本书讲了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观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相信大家
根据上文的分析,我们结合实际来分析一下,刘邦和韩信谁对军队更具控制力,以及刘邦闯营夺印的几个关键技术。
1.刘邦对军队的控制力,其实远在韩信之上
①休战状态下,韩信对军队不具备控制力
刘邦第一次闯营,发生在灭赵降燕之后。韩信大军除了派出部分兵力,抵抗渡过黄河的楚军,基本处于休战状态。由于赵国刚灭,工作重点放在了行政管辖和军队整编中。
按上文分析,韩信的这支大军,基本处于休战状态,等待刘邦的下一步指示。在这种状况下,韩信对军队的控制力是最低的时候,甚至连日常管理都未必参与得了。战时,将军们唯韩信马首是瞻,战后,韩信指挥不了他们。
②韩信的个人实力不足以超越刘邦
理论上来讲,调兵权与指挥权分离,就可以避免统帅反叛了,可为何还有那么多反叛发生呢?这就要看统帅的个人能力了,假如他有收买将领们的本事,就一切皆有可能。
韩信虽然是军事天才,但是他的情商明显不够,也不具备领袖的气质,更没有笼络人心的气度与手段。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韩信就像企业的总工程师,涉及技术问题非他莫属,玩人际关系立刻虾米。
因而韩信在军营里其实很孤单,没有朋友,跟将军们都是工作关系。后人纠缠于韩信如果自立,会不会天下三分,太幼稚的说法!你见过几个眼镜厚得啤酒瓶底似的总工,能取代总经理的?
③潜伏在韩信身边大大小小的“特务”
我们说说韩信大军中几个重要人物:张耳、曹参、灌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