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曹操为何能以少胜多打赢袁绍呢?

admin 307 0

许攸叛逃投奔曹操以后,劝曹操去偷袭乌巢,其实这个时候曹操的手下人都是劝曹操不要去的。为什么?因为不知道这是不是个陷阱,曹操早年就被人诈降过。

之前在兖州的时候,曹操和吕布在濮阳相持,濮阳城内有一大户人家田氏诈降曹操,说我给你打开城门,你来把吕布给杀了。曹操当时就听信了,带着士兵进入濮阳城。没想到这边曹操刚一进城,那边田氏就把城门给烧了,就是告诉曹操,我没想着背叛吕布,现在要断你后路。曹操这一进城,正好进了陷阱,最后好不容易才逃了出来。

所以在官渡之战的时候,并不知道许攸是不是真的来投降,如果和濮阳的时候一样,许攸假装投降,曹操去了乌巢那是有去无回,全盘皆输。

在这样一个时刻,曹操没有犹豫,听从了郭嘉和荀攸的建议,决定偷袭乌巢。不仅如此,曹操不是派遣别人去进攻乌巢,而是亲自带领精兵。曹操是抱着乌巢这一仗必须打赢,背水一战的决心。曹操的部队作战英勇,虽然只有五千士兵,但是却击败了三倍于自己的敌人,将军乐进一马当先,斩杀了敌方的主将。临危决断抓住时机,作战的时候全军英勇,毫不退缩,这恐怕就是曹操和诸葛亮所说的人谋吧。

曹操的这种魄力和决心是袁绍所不能企及的。袁绍在得知了曹操偷袭乌巢,手下人有人说我们应该全力救援乌巢,有人建议曹操后方一定空虚,我们要集中兵力进攻曹操的大本营。袁绍一听,觉得都很有道理,即派人救援乌巢,也派张郃进攻曹操的大本营。结果是乌巢没来及救援,而张郃在前线反水,带着士兵投降了,最后袁绍满盘皆输。

袁绍输掉了官渡之战之后非常生气和郁闷,回到了河北以后得了重病,仅仅两年之后就病死了。野史上记载,袁绍去世的时候,河北地区的士大夫们无一不感伤,百姓哭泣得就像死了亲人一样,当然这个说法比较夸张了,可见袁绍在河北地区是非常得人心的。

袁绍这个人是乱世枭雄,在三国那样一个时期能够平定黄河以北,控制四个州的地区,确实不是一般人。那么袁绍这个人到底有没有缺点呢?袁绍这个人按照曹操谋士荀彧和郭嘉的分析,有两个最大的缺点。

第一个就是“迟重少决”,就是说袁绍这个人不能当机立断,第二个就是“外宽而内忌”,就是对待人才啊,表面上很宽容,内心气量是非常小的。比如有个叫董昭的人,他的弟弟在张邈手下效力。袁绍后来和张邈反目成仇,结果董昭的弟弟来找董昭,袁绍就怀疑董昭是不是暗地里和张邈有所勾结,后来又有人进谗言,袁绍就要治董昭的罪。董昭没有办法,只能离开袁绍,后来几经波折投奔了曹操。最后董昭活了八十一岁,成为后来魏国的司徒。当时很多聪明的人看出袁绍度量小,就纷纷离开了袁绍投奔曹操,比如荀彧,比如郭嘉。

邲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其对春秋的格局有哪些影响呢?

邲之战,指中国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于公元前597年在邲(今河南荥阳东北)发生的一场大战。泌水入荥阳称“蒗荡渠”,可写作“两棠”,所以此战又可称为“两棠之役”。如《吕氏春秋·至忠》和贾谊《新书·先醒》都写作“战于两棠”。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有《两棠之役》多种。背景楚国在春秋初期于南方崛起,却不能称霸中...

标签: 中国战争 战争历史 古代战争 近代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