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曹操为何能以少胜多打赢袁绍呢?

admin 304 0

第二点,

曹操的部下反叛,特别是在豫州这个地方。袁绍本身就是豫州汝南人,袁氏在整个汉朝是四世三公,也就是从袁绍往上数四代人,代代都有在朝廷做宰相的。袁绍他亲生父亲袁逢是宰相(司空),他叔叔袁隗是宰相(司空),袁绍他爷爷袁汤也是宰相,袁绍爷爷的叔父袁敞也是宰相,袁绍爷爷的爷爷袁安也是朝廷宰相。所以袁绍他们家在汝南地区影响力非常大,现在曹操和袁绍打仗了,那汝南人肯定是支持老乡和四世三公的袁绍了。

当时袁绍派遣大量使者策反曹操的后方豫州,根据《三国志 李通传》和《赵俨传》的记载,官渡之战期间整个豫州都反了曹操,只有大将李通驻守的阳安没有反。当时袁绍派遣使者封李通为征南将军,李通将来使斩首表示誓死追随曹操。

李通的部下和亲戚对于李通的做法表示很不理解,痛哭流涕,纷纷劝李通加入袁绍阵营,说“周围的人都反了,现在我们孤立无援,这样继续下去我们迟早要灭亡啊,不如赶快投降袁绍吧。”李通按住剑义正言辞地说道,“曹公明锐智慧,一定能安定天下。袁绍虽然强大,但是指挥调度无方,最后一定会被曹公打败。我誓死不背叛曹公!”不仅如此,袁绍还派遣刘备到汝南地区联合黄巾军骚扰曹操后方。

第三点,

曹操军心不稳。当时曹操的部下大量和袁绍来信,里通袁绍,给袁绍打小报告。史书上记载,“时远近无不私遗笺记,通意于绍者”,就是曹操的部下不管离袁绍多远,都有给袁绍通信交流交流的。而在曹操内部也有着大量的人不看好曹操,甚至公开发表言论,比如孔融。在官渡之战期间,孔融就对荀彧说,“袁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谋非凡;审配、逢纪,尽忠之臣;颜良、文丑,勇冠三军。袁绍难以击败啊。”

此三点为曹操的内忧,而什么是外患呢?袁绍兵强粮足。按照《三国志》的记载,袁绍在官渡之战集合了十万精锐士兵,而曹操只有不满万人。真实的人数我们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但是袁绍的兵力数倍于曹操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跟大家仔细解释一下,当时曹操名义上拥有三州的土地,兖州、徐州和豫州。我们刚才讲了,豫州是袁绍老家,官渡之战的时候到处都是反曹操的。而徐州是曹操一年之前才打败吕布拿下的,还要时刻提防着南边的孙策,不给曹操添乱就不错了,根本提供不了粮草和即战力。曹操名义上拥有三州之地,实际上只有一州之兵。而反观袁绍,坐拥冀州、并州、幽州和青州,其中冀州又是整个汉朝末年人口最多最富裕的州。冀州盛产强弩,幽州盛产骑兵,都是天下闻名的。综合来说,袁绍实力远远在曹操之上。


面对着内忧外患,曹操是如何应对的呢?

曹操采取了三个行动。

第一点,

收缩防线,撤退到官渡地区。曹操虽然在白马取得了小胜利,兵力处于极大的劣势,仍然不足以在黄河沿岸布防。曹操将部队撤退到官渡,一举两得,一是收缩自己防线,同时使得自己的补给线减短,从官渡到许昌只有100公里,现在开车一个小时就到了。而同时也拉长了袁绍的补给线,从袁绍的大本营邺城到官渡有200公里。补给线越长,不仅补给途中的损耗会加大,补给也更容易被敌人骚扰。

标签: 中国战争 战争历史 古代战争 近代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