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想不到,世界近代海军的“新兵”日本竟是玩航母的老练家子,与元老级的英国几乎是不相上下。随着20世纪初飞机诞生以及在军事上的广泛运用,人们认识到飞机可以改变传统海战样式,于是出现了水上飞机以及水上飞机母舰。一战中的1914年9月至11月,日本海军“若宮”号水上飞机母舰的法制水上飞机,对驻守中国青岛的德军及舰艇发动空袭49次,投弹190吨,最终迫使驻青德军投降。这是世界海战史上首次舰载机攻击水面及地面目标,引起各列强的关注和重视,而航空母舰正是由水上飞机母舰逐渐演化而来。1917年6月,英国在“暴怒”号巡洋舰加装短距离非全通式飞行甲板,勉强可起降飞机,这可以说是航空母舰的最早雏形。1918年9月,世界第一艘全通甲板式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建成入役英国皇家海军,这是英国用在建客轮“卡吉林”号改建的飞行甲板长168米的航空母舰。在东方崛起的日本海军自1911年就开始研究和开发航空母舰,洞悉老约翰所为的日本人索性专门设计建造航空母舰“风翔”号,并有意加快工期赶在英国“竞技神”号专用航母之前于1922年12月建成,这是世界上第一艘“纯正血统”的专用航空母舰,而英国开工还要早“竞技神”号航母在大半年之后才完工,这风头直接被小日本抢去了。之后,日本又相继建造了“赤城”号、“加贺”号、“龙骧”号等多艘航空母舰,日本海军在世界各国海军中较早建立起舰载航空兵部队,并保持着较高的训练水平。到二战爆发前,日本海军舰船总吨位排世界第三位,却以10艘航母在役名列世界第一,同期英国在役航母为8艘,美国仅有5艘航母在役,盟友德国完全开天窗,所以日本才有底气拿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开刀。
1936年,一战后限制帝国列强军备竞赛的《华盛顿海军条约》期满失效,在制定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时不愿再受限制的日本直接退出,意大利也未签字,15年之久的“海军假日时代”实际终结,各海军强国展开新一轮造舰热潮。日本海军是按照一个系列造舰计划快速发展起来的,1937年出台的“03造舰补充计划”是不受条约限制的第一个庞大计划,其中建造两艘专用航空母舰即“翔鹤”号与“瑞鹤”号,号称“双鹤”。“翔鹤”号于1937年12月12日在横须贺海军工厂动工,1939年6月1日下水,1941年8月8日竣工;“瑞鹤”号于1938年5月25日在神户川崎造船厂开建,1939年11月17日下水,1941年9月25日服役。这两艘姊妹舰是为了对美开战而赶造出来的,日本将其作为决胜的一大神秘赌注,即列入绝密的“决战航母”。“双鹤”建成后共同编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第一航空舰队,组成第五航空战队,直接受海军名将南云忠一中将指挥。
二战各国建造航空母舰通常是三个途径:一是用大型战列舰、巡洋舰改建航母,好处是防护性能好,航速较快,毛病主要是设计先天不足,性价比不高。二是用商船改建航母,长处是造价低,改建速度快,尤以护航航母为多,缺点是防护力差,航速太慢。三是专门建造航母,有设计先天优势,攻守平衡,性能最好,由于那时舰载机比较小,专用航母排水量一般在2—3万吨就够用,其载机量与4—5万吨战列舰改建的航母不相上下,但专用航母设计建造周期较长,所耗银子不菲,到二战后期,日本已建不起也等不起专用航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