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再成是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元老,在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的处州之乱中为叛贼杀害。明朝建立后追封泗国公,谥武庄。而沐晟是耿再成的外孙。换句话说,耿琦的父亲耿忠是沐晟的舅舅,耿琦和沐晟之间是表兄弟的关系。有这层关系在,耿琦死后确实值得黔国公亲自为表兄弟写一篇碑文。

那么耿琦和耿炳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在明代定远人黄金所撰写的《皇明开国功臣录》中,记录了耿琦之父耿忠和耿炳文的关系。
耿忠,凤阳人,长兴侯之从弟,号耿三舍。—《皇明开国功臣录卷一七》
“从弟”有两种含义,一种指同一个祖父,一种指同一个曾祖父。另外有称同一个曾祖父的关系为“再从弟”。但无论如何,耿炳文和耿忠之间,关系再疏远也是同一个曾祖父的后代。从明代史料并没有记录耿再成和耿君用是亲兄弟来看,二人是同一个曾祖父的可能性更大。
但是问题又来了,耿再成是五河人(属泗州),而耿炳文则是濠人(凤阳人),如果两家的关系如此之近,为何籍贯却是不同呢?
猜想一:耿炳文的曾祖父是泗州人,他的子嗣之中耿再成之父留在了泗州,而耿君用之父则迁徙到了凤阳。这在元代是很正常的事,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明太祖朱元璋老家也在泗州,他们一家子也是从老朱的祖父开始迁到凤阳的。如此一来,耿再成和耿君用籍贯不同也就得到了合理的解释。猜想二:耿家第二代其实一起迁到了凤阳,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在对耿忠和耿琦的介绍中,都称其为凤阳人。既然如此,《明史》为何要称耿再成为五河人呢?我们还是从原始资料《明实录》中查找线索。(壬寅二月)丁亥,处州苗军元帅李佑之、贺仁得等闻蒋英等已杀,亦作乱。杀院判耿再成,都事孙炎,知府王道同及朱文刚等,据其城。...再成字得甫,泗州五河县人。...—《明太祖实录卷十》

由此可见,《明史》的说法不过是延续了《明太祖实录》的说法而已。笔者以为这是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切割耿忠和耿炳文之间的关系而故意为之。洪武二十三年的时候李善长案爆发,耿忠被打为“胡党”。但是由于耿忠的妹妹是西平侯沐英的夫人,从兄长兴侯耿炳文也深得重用,朱元璋并不想就此深挖耿忠背后的家族实力。因此将耿再成的籍贯写成其祖籍五河县,那么和作为凤阳人的耿炳文你之间就谈不上有什么株连了。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表明耿炳文和耿琦之间的亲戚关系相当之近,沐晟在碑文中提到长兴侯再正常不过。况且当时已经是明英宗正统年间,对于靖难的禁忌已经淡化了很多,所以沐晟敢于说出历史的真相。
在真定究竟发生了什么?
建文元年八月十二日,耿炳文率领大军抵达真定。根据史书记载,双方在此后长达两周的时间内并没有爆发冲突。但耿炳文的副将、驸马都尉李坚却在这段时间内因功获封滦城侯。这就很奇怪了,双方既然没有交锋,李坚凭什么封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