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云南的证据
云南,是沐家的天下。首封西平侯是明太祖朱元璋养子,明军收复云南后,沐英便一直坐镇其地,为云南的繁荣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洪武二十五年六月沐英去世,朱元璋特地跳级追封他为黔宁王,谥昭靖(沐英以西平侯身份去世,按例只应追封为国公)。
沐英死后,长子沐春袭封西平侯,继续出镇云南。洪武三十一年九月,沐春率军讨伐麓川叛寇,不幸在军中病故。由于沐春无子,其弟承袭爵位,依然镇守云南。

沐家与皇太子朱标、皇太孙朱允炆的关系极好,靖难战争时沐晟多次调遣云南卫所官军配合朝廷讨伐燕王。甚至有传言建文帝朱允炆并未在皇宫自焚,而是改易身份逃到云南,受到了沐晟的庇护。不管传闻如何,由于沐家在云南的势力根深蒂固,朱棣对沐晟虽然不满,却始终拿他无可奈何。
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朱棣对安南用兵,沐晟率军从云南出发配合作战。也许朱棣的本意是通过安南之战消耗沐家的实力,没想到沐晟却在战争中表现出色,最后竟然凭借出众的功劳在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进封黔国公。
在清朝年间修纂的《晋宁州志》之中,收录了沐晟在正统年间所写的一篇碑文,里面的内容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至三十二年,侯年已六十有五,援真定,殁于阵。上更痛甚,亲制文遣命中官谕祭。命有司治坟塋,赐临濠山地三百顷、佃户二千人、守坟人二百户,仪仗户十五户,以京卫军士充之,先后隆恩叠颁洊至。—《濠梁慎庵耿公墓田碑记》
“三十二年”就是指建文元年,朱棣登基后革除了朱允炆的年号,因此建文元年被称为洪武三十二年。文中的“侯”即长兴侯耿炳文,“上”即建文帝朱允炆。沐晟在此明确指出了耿炳文的结局是“殁于阵”,地点则是真定。耿炳文之死令皇帝朱允炆痛心不已,不但亲自写了祭文,还给予了高规格的墓葬。这真是石破天惊的反转,因为这和《明史》中耿炳文因在真定战败而被召回南京的记载截然相反。
燕王知炳文老将,未易下,越三日,解围还。而帝骤闻炳文败,忧甚。太常卿遂荐李景隆为大将军,乘传代炳文。比至军,燕师已先一日去。炳文归,景隆代将,竟至于败。—《明太宗实录卷三十五》
传说中的长明灯能够千年不灭 这灯是怎么在古墓中燃烧千年之久的
传说中的长明灯能够千年不灭 这灯是怎么在古墓中燃烧千年之久的
耿家和沐家的关系
沐晟作为靖难战争的亲历者和建文朝廷军方高层,他必然是清楚知道长兴侯耿炳文的真实结局,问题是他为什么会写这么一篇《濠梁慎庵耿公墓田碑记》呢?这篇文章中的耿公,真实姓名为耿琦,清朝年间修纂的《云南通志》对其身份有过介绍。
耿琦字慎庵,凤阳人,太学生。明初泗国公孙,都督耿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