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为了防止武将势力抬头,明代的文官们还拒绝一切有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的建议,比如万历时期戚继光和俞大猷都曾提出过整训明军的计划,结果被文官否决,大明从而错失了最后一次提升军队战斗力的良机。
更加严重的是,五军都督府的权力削弱和兵部地位的崛起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文官轻视武将、武将对文官阳奉阴违。这种情况下,文官和武将在战争中离心离德就成了一种必然,结果就是像松锦大战那样的惨败在明军中不断上演。
正是由于五军都督府权力的削弱和兵部地位的崛起,明末才出现了军事形势由文官的军事素养决定的局面,卢象升、洪承畴、孙传庭等军事素养较高的文官在时,明末的军事形势就很好,当他们先后阵亡或被俘后,明末的军事形势瞬间急转直下,并在不久后灭亡,所以五军都督府权力的削弱和兵部地位的崛起就成了压垮大明的第二颗稻草。
蒙古帝国的三大西征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到东欧就不再前进了?
作为传统的草原游牧民族,蒙古人一直都有着武装掠夺其他国家的财富与人口的传统,一个由军事游牧贵族所组建而成的,目的在于政府全世界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网络,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