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常识_明朝五军都督府是个什么样的部门?五军都督府对政权有什么影响?

admin 278 0

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被俘,参战的二十万明军损失过半,武将勋贵集团的中坚力量英国公张辅、泰宁侯陈赢、驸马都督井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等人和经过他们悉心调教的新生力量尽数阵亡。而接下来的京师保卫战中,兵部尚书于谦却以一己之力挽狂澜,这就给世人心中留下了一种关键时刻还得靠文官的印象。所以景泰帝登基后,以于谦提督京营,兵部地位开始崛起,五军都督府的权力开始逐步削弱。

世界上有几个王朝历史是超过500年的?中国有没有?

根据史学家考证,世界有超过6000年的君主制历史,由于君主制基本上都是世袭制的,只有极少数情况下是选举的,当一个君王死亡之后,那么继任

 

景泰年间,每遇重大军事行动,朱祁钰都会跟于谦商议,并且卫所将领的选拔和更替、卫所士卒的操练都被收归兵部,五军都督府的权力就只剩下了管理军户户籍和屯田等,兵部地位已然崛起。

明英宗复辟后,虽然通过废除于谦所设团营、召回天下镇守文官等办法打压兵部,但是随着石亨以图谋不轨被诛,大明彻底由文武并重转向重文抑武。

成化、弘治年间,管理军户户籍的权力也被收归兵部,五军都督府彻底沦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部门。

凡在京在外武职袭替优给,都司卫所呈送该府,奏过送兵部奏请定夺。后行奏俱改属兵部。

正德年间,明武宗通过宠幸武将江彬、设立两官厅的办法打压兵部的地位,但是随着明武宗的驾崩,这一切努力都化为泡影。

嘉靖年间,五军都督府仅剩的管理军户屯田的权力被收归户部,五军都督府成为了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五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成为了武将的荣誉职衔。此后,凡遇征战,武将都由挂兵部职衔的巡抚或总督节制。

凡天下将士兵马大数,荫授、迁除与征讨进止机宜皆属之。十三年分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见若以为品秩如其故者,而兵部阴移之,其权渐分矣。所谓五都督者,不过守空名与虚数而已。

秦汉以后的历朝历代并没有严格划分过武将和文官,统治者对大臣最为看中的其实是文武兼备,唐代甚至还有边帅立功后要入朝为相的惯例。这种情况下,明代五军都督府权力的削弱和兵部地位的崛起是不会出现任何问题的。

 

宋代以后,为了防止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才有了明确的文官和武将的划分,但是,文官看待战争更多的是从政治的角度出发,武将看待战争更多的是从军事的角度出发,并且在宋代文官的改造下,武将的培养单纯强调武勇而轻视谋略。这种情况下,明代五军都督府权力的削弱和兵部地位的崛起就会出现问题。

像宋代文官那样从政治的角度看待战争的明代文官统领武将们作战时,往往会出现一种尴尬的现象:武将领兵快速投入战斗会被文官指责为轻敌冒进、好勇嗜杀;武将选择等待有利时机再出战会被文官指责为畏敌避战、养寇自保。

这种情况下,武将就成了朝廷的战争机器,完全失去了战争中的主动权,如果统领武将的文官具有良好的军事素养还好说,一旦文官像杨镐那样,等待明军的就是萨尔浒那样的惨败。

标签: 文史百科 历史文化 文史知识 古代历史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