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四十万只是缴械而基本毫发无伤甚至还保持着建制的青壮俘虏,白起说了11个字:赵卒多诈,非尽杀之,恐为乱。
听起来相当残暴,突破底线。
可再想想,那也是应对战俘太多的“偶然”的“必然选择”——这些人都放回去,赵国分分钟就又能把他们武装成强战力的部队。那么这个胜利,就失去了意义。
四十万人!
就便在今天的国力和人口基数来看,组建、练成如此庞大一支军队,都少说得花个三年五载吧。

事实证明,赵国在“尽失”四十五万劲旅之后,仍组织起了很有力的“邯郸保卫战”,使得大胜愈强、兵势滔天的强秦,止步于“最后一公里”之外。并不太久的之后,元气大伤的赵国,仍对秦的吞灭之兵,进行了相当顽强的抵抗。
这样,站在秦国的立场,那四十万俘虏,实在是“不杀不行”!
长平之战过后,秦国基本放弃了外交,进入了单纯以军事手段“处理国际关系”的阶段。唯一对秦形成威胁的抗击,是魏国公子无忌(信陵君)领衔的合纵攻势。
或许,没有长平之战的惨败,就没有这次合纵攻势。
可反过来想,如果没有长平之战及大规模杀戮俘虏;当真在后来组织起这场合纵攻势,赵国的参与,必定大大加剧秦国的压力。那样,就便最后还是秦国胜利,也肯定损失很大,那个“最后决战”,不仅会严重“迟到”,还可能、很可能,没那么决绝,没那么犀利。
【作者简介】刘宏宇,常用笔名毛颖、荆泓。实力派小说家、资深编剧、北京作协会员,“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获奖者。著有《管得着吗你》《红月亮》《武王伐纣》《深水爆破》等多部长篇小说。
西夏王朝一共有多少皇帝?西夏皇帝即位顺序介绍!
在唐朝僖宗时期,党项人在平定黄巢起义上立了功,于是黄帝赐李姓,将首领拓跋思恭封为夏国公,至此以后就成为了独霸一方的藩镇势力。宋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