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强化统治,却禁锢思想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儒家倡导教人向善,做仁义之人。不过能力可以后期培养,而那颗忠心则是要自幼培育的。只要推行了八股取士,那些士子们在小时候就耳濡目染长大了要效忠朝廷,爱戴君王如何如何。
等他们参加科举的时候,尽管有很多人会落榜,但从小培植起来的思想是难以改变的,他们在底层还是会向更多人去传播忠君爱国的理念。八股取士所选之人,都是自幼受到忠君爱国思想的洗礼。
古代是家天下,就是说这些官员都是打工者。作为一个公司而言,自然要找全心全意忠于自己之人。
"理尽一言,语无重出"。八股文直接限制了文人士子们的才华,让他们只知道有儒家经典,而不知有其他。就像袁宏道在幼儿时期,很喜欢读书,家里的书籍各种都有。不过家里认为他这是在不务正业,所以将藏书全部都收了起来。
这是当时社会的一个普遍的现象,人们的思想都已经僵化了。完全按照统治者的意愿来走。他们只知道盲目的去相信朝廷,也不会管它是好是坏,这正是朱元璋想要的结果。也是商君驭民五术中的愚民。
结语:
古代的君王们不论提倡什么思想,都是站在维护自己统治的立场上。元朝如此,明朝亦是如此。
朱元璋一心想再度让儒家思想占领统治上层,就是为了培养完全效忠于自己的人才,同时教化子民,让他们心甘情愿的维护明朝统治,而不得萌生反心。只不过,当百姓真的对国家失去信心的时候,任凭什么思想,也无济于事。
参考文献:
《元史》
《儒林外史》
《明实录》
指南针是什么时候被发明的?不同时期的形式有哪些?
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前身是司南。“司南”利用的是地球磁场的作用。地盘是青铜做成的,内圆外方,中心圆面磨得非常光滑,以保证勺体指示方向的准确性。中心圆外围依次布列八卦、天干、地支和二十八宿,共计二十四个方位。地盘中心的小勺是用整块的天然磁铁磨成的,磁铁的正极磨成司南的长柄,勺头底部是半球面,非常光滑。使用时先把地盘放平,再把司南放在地盘中间,用手拨动勺柄,使它转动,等到司南停下来,勺柄所指方向就是南方。指南针的发明是在一个很漫长的时间中,慢慢地改进的结果,不同时期的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下面历史观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