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工艺":美玉非天成 妙手巧雕琢

admin 353 0

【国学文化】中国服饰的历史

国学文化: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夏金元、明清,到近现代,都以鲜明特色为世界所瞩目。 原始社会服饰 战国时人撰写的 《吕氏春秋》 、《世本》及稍晚的 《淮南子》 提到,黄帝、胡曹或伯余创造了衣裳。从

【国学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工艺":美玉非天成 妙手巧雕琢

国宝翡翠花薰《含香聚瑞》。

    玉,纯洁温润,以其特殊的质地和与众不同的美感,深受中国人的崇尚和喜爱。玉雕是中国特有的工艺品,自古就有体现不同琢制风格的“南玉作”和“北玉作”之分。南玉以苏州、扬州为中心,如轻清柔缓的评弹一样飘逸、儒雅、灵秀;北玉以北京为中心,如铿锵有力的京剧一般大气、浑厚、雄伟。

    提到北玉,就不能不说说北京市玉器厂。北京市玉器厂始建于1958年,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拥有玉器行业顶尖级人材,先后培养了15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28 位北京市级工艺美术大师。企业曾用8年时间制作完成了四件翡翠国宝:山子雕《岱岳奇观》、花薰《含香聚瑞》、提梁花篮《群芳揽胜》和插屏《四海欢腾》。 2008年,由北京市玉器厂申报的“玉雕工艺”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年恰好是北京市玉器厂建厂50周年。


    巅峰之作

    王树森、高祥、蔚长海、张志平、郭石林……北京市玉器厂老中青3代共40多人组成了国宝车间,78张设计图纸经过再三审议讨论,确定了其中的4张作为最终方案:一号料做泰山、二号料做花薰、三号料做花篮、四号料做插屏。4块翡翠,每一块都是难得的好料,可每块料又都存在缺陷,这给国宝设计和制作带来了一道又一道的难题。

标签: 国学文化 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资料 传统文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