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工艺":美玉非天成 妙手巧雕琢

admin 347 0

    世界上90%的翡翠产自缅甸,因此翡翠又称缅甸玉。同和田玉的温润相比,翡翠显得有些清冷,但那如翠鸟羽毛般的色彩和清水莹莹的质感却格外为人们所喜爱。1982年初冬,曾在国库中秘藏的4块罕见的翡翠料被运到了北京市玉器厂。这4块翡翠均出自云南勐拱,清末运入京师。翡翠籽料重量超过1吨,已经切除的部分被制成一对插屏进贡内廷,后转入颐和园收藏。余下的4块翡翠共重803.8公斤,是稀世难得之材。为此,国务院批准原轻工业部下发红头文件,要求北京市玉器厂把4件国宝翡翠制成“大型的工艺美术珍品”,并使作品“真正代表卓越的玉雕艺术水平,具有时代精神风貌”。北京市玉器厂与4件翡翠国宝的情缘也由此开始。

【国学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工艺":美玉非天成 妙手巧雕琢

    1988年11月7日,总工艺师董文钟(中)、蔚长海(左)、郭石林(右)在审议国宝翡翠插屏《四海欢腾》。


    王树森、高祥、蔚长海、张志平、郭石林……玉器厂老中青3代共40多人组成了国宝车间,78张设计图纸经过再三审议讨论,确定了其中的4张作为最终方案:一号料做泰山、二号料做花薰、三号料做花篮、四号料做插屏。4块翡翠,每一块都是难得的好料,可每块料又都存在缺陷,这给国宝设计和制作带来了一道又一道的难题。

    一号料最大,重达363.8公斤,整块料呈钝角三棱锥状,有多处绺裂,一处直棱和一处刃状棱,怎么看都与雄伟险峻的泰山相去甚远。主设计张志平和设计小组的制玉能手们三登泰山,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恢宏气势;一下扬州,学习扬州山子雕的雕琢技法和设计理念。“泰山的岩石刚劲有力,棱角分明。而南方的山子雕用的是外圆内方的‘铜钱理论’,保留玉料的外观,在内部进行雕琢。我觉得这样的方式不适合表现北方的山。”年过花甲的张志平对设计中的点点滴滴记忆犹新。《岱岳奇观》在琢制中舍弃了南派山水中普遍使用的披麻皴,采用了直擦皴和斧劈皴,直观地展现了泰山的奇险、巍峨。整座山子雕以开放式的造型表现泰山的全貌。

标签: 国学文化 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资料 传统文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