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工艺":美玉非天成 妙手巧雕琢

admin 350 0

    二号料是一个不规则的长方体,高55厘米,在4块翡翠料中质地最好,但是体积不大。如何把这样一块小料制作成一件有气势的艺术品,就成了摆在设计小组面前的最大问题。工艺美术大师蔚长海最擅长就是小料大作,加上扎实的素活(“素活”工艺是指以仿制秦汉以前的炉、瓶、鼎、薰等古器物为对象的雕刻工艺。讲究平衡稳重,比例匀称,圆润光滑,文饰讲究古朴、典雅、华贵)功底,二号料的主设计非他莫属。设计小组的10位设计师首先改造出一台大型旋活机,从主料中旋芯取盖,再从盖料中旋芯取足,用余下的玉料制作了薰纽和中腰。当完整的花薰接合完成时,高度已经从55厘米变成了71厘米,宽度则分毫未损。如果仅有这样的设计,此薰只能算是一件大型的素活作品,与国宝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为此,蔚长海在薰纽、龙耳以及薰体上设计装饰了“九龙”、“四灵(龙、凤、龟、麟)”、“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以及灵芝、蕃草等传统图案。伟岸挺拔的气势、秀美典雅的造型、玲珑剔透的做工、繁华靓丽的纹饰,使花薰《含香聚瑞》成为4件国宝中最为精美的一件。

【国学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工艺":美玉非天成 妙手巧雕琢

高祥正在一件珊瑚作品上画稿。

    三号料的重量只有87.6公斤,材质是4块翡翠料中最差的一块。在设计方案的那段时间里,老艺人高祥经常夜不能寐,“晚上睡不着,就想着这块料能做成个什么物件。”高祥说。制作提梁花篮《群芳揽胜》的方案一经确定,困难随之而来。提梁花篮需要两根活链,而在遍布绺裂的料上要取出两根数十环相连的活链子,实在是个冒险的举动。取链与其他琢玉工艺不同,一旦出现失误,无法补救,整个设计方案将告失败。花卉的制作也是整个作品中的重要环节。从花篮中掏出的部分材料只能做出非常有限的菊花、玉兰,其余部分质地差,脏绺过多,不适合制作花卉。可是如果花朵的数量太少,整个花篮会显得不够饱满。设计师们灵机一动,选用了一、二号料的下脚料替代补充,琢制成曲枝梅花,与花篮中原有的牡丹、海棠、菊花相映成趣,一丛娇艳欲滴、永不凋谢的百花呈现在人们面前。

【国学文化】艳丽多彩的撒拉族服饰

国学文化:4月23日,这是撒拉族传统服饰展示。当日,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举办民族服饰展示活动,艳丽多彩的撒拉族服饰成为高原迷人的风景。 新华社记者 侯德强 摄 4月23日,一名撒拉族男子在展示民族传统服饰。新华社记者 侯德强 摄

标签: 国学文化 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资料 传统文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