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号料是4块翡翠料中最轻的一块,形状规整,最适合做插屏,遗憾的是料上有12厘米长的绺裂。设计小组经过缜密的测算,用了9个月的时间将原料从侧面切割为4片,每片厚度仅为1.8厘米。随后将4片翡翠拼合成插屏,面积比原料扩大了3倍,最大限度地展现了翡翠晶莹碧绿的质地。“红楼梦”、“群仙祝寿”、“丝绸之路”……各种题材先后进入设计小组的视野,最后脱颖而出的是“云龙九现”,担任插屏主设计的是以人物见长的工艺美术大师郭石林。从此,大大小小、造型各异的龙就走进了郭石林的生活。祈年殿的盘龙、故宫的升龙、柱子上的雕龙、衣服上的绣龙,只要见到,他就一一临摹下来。故宫的九龙壁、北海的九龙壁、大同九龙壁,有龙的地方几乎都留下了郭石林的足迹。因为擅长制作人物,他就尝试着把人的喜怒哀乐融入在龙的身上。“龙有了情绪就活起来了。”郭石林说。在制作中,郭石林把浮雕手法发挥到极致,插屏中云龙海水的图案形象高度均在1厘米以下,高低层次却有五六层之多,而且使用这种手法的地方在整件作品中相当普遍。9个龙头均由郭石林亲手雕琢,精致入微,形神兼备。龙口中突出的水柱正好遮住绺裂,浑然天成。这件《四海欢腾》插屏被认为是当代中国玉浮雕的巅峰之作,其中融入的不仅是玉雕大师含辛茹苦的求索精神,更有不断追求卓越的创造智慧。

国宝提梁花篮《群芳揽胜》。
匠心巧手
玉器行里的人常说,“神仙难断寸玉”。在玉雕大师的眼中,每一块玉都是有性格的,玉的大小、颜色、形状、质感、光泽都是玉雕作品的重要艺术元素。
走进北京市玉器厂的产品展厅,玲珑剔透的内画水晶瓶、透爪悬舌的岫玉鹭鸶、端庄慈祥的白玉观音……精美的玉雕摆件一件接着一件;车间里,堆放着形状各异的玉料,看起来和路边的石头没什么两样。副厂长张继光告诉记者,展厅里精美的玉雕都是由这些看上去脏兮兮的石头雕琢出来的。经过开料、设计、琢制、抛光,看上去很普通的一块料也就会变成精美的艺术品,“时间短的三五个月,大件的怎么也要一年多。”张继光说。在这个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正是设计师独具匠心的设计和灵巧的双手,玉雕作品的一花一瓣、一纹一线中都凝结着设计师的智慧与心血。

标签: 国学文化 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资料 传统文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