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儒商文化的当代意义

admin 332 0
  宽容和妥协的精神。孔子做事总是留有余地,从不过头。当他的学生问他有没有可以终生信守不渝的一句话时,孔子回答:“那大概就是宽恕罢”。彼此宽容和相互妥协的能力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美德,也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世界人类义务宣言》把诚实与宽恕列为人类重要的义务和责任,指出“应当促进人类之间的宽容和相互尊重,而不应当煽动仇恨”。
  在继承儒家道德准则的同时,我们还可以从儒家思想中吸取方法论的智慧,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中庸之道就是恰到好处地掌握分寸和火候,既不太过也无不及。孔、孟都反对走极端,主张在对立的两极之间保持某种平衡,在对待全球化的问题上,我们既要反对全盘接受,完全认同的观点,也要防止根本否定,完全拒绝的观点,而应该积极学习,为我所用。和而不同。“和”是求同存异,“同”则是为同而灭异。“和而不同”是保持差别和个性的前提下达到和谐一致,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而不同”承认多元化,认为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可以有不同的路径选择。通权达变就是灵活性。孔子说,“可以立,未可与权”(《子罕》),这是一种思想方法,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善于通权达变的人往往能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绝境,开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
  第八,儒商文化也是济宁经济与世界接轨的桥梁。济宁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衰,运河文化是济宁这一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但运河纵贯千里,运河文化也因地而宜,各有千秋:聊城的运河文化是敬奉关公、嘲笑鲁儒的山陕豪侠,枣庄的运河文化是日寇铁蹄蹂躏下的抗日英雄故事,江南苏州、杭州的运河文化是暖风曛人、商女浅唱的纸醉金迷,北京、天津的运河文化是重官轻商,官商一体,而济宁因在“孔府门前圣人多”,是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义利兼得的儒商风骨。
  我们认为,儒商文化既是我们加强道德修养、改善企业管理、完善市场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加强同海内外华商儒商以及亚洲各国的联系和交流、与世界进行平等对话的渠道。我们今天研究和传播儒商文化,倡导和实践儒商精神,并不是要用传统道德来束缚我们的手脚,而是要从2550多年前的孔子那里去找回人类最初的良知,发现开启未来发展之门的钥匙,以孔孟家乡人的身份,盛邀海内外华商儒商以及信仰儒家文化的东亚各国的企业家到孔子家乡来祭拜孔子,发思古之幽,议发展之道,并进行投资贸易,帮助孔子家乡加快发展。也希望世界各国人民到孔子家乡来进行东西方经济、文化的比较、研究和交流,探讨以中庸和忠恕之道解决政治、经济领域的各种矛盾和危机、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出路。也希望孔孟之乡的企业家们不要闭门修炼,而是要积极走出去,打“儒商”牌,走开放路,以儒会友,以诚合作,以信招商,广开思路,广结善缘,开展国际化经营,建设国际一流企业。诚如是,济宁将由偏居鲁西南的“小三线”地区一跃而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在新世纪实现新的腾飞。

标签: 国学文化 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资料 传统文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