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儒商文化的当代意义

admin 333 0
降低各国的市场风险,减少各国之间的贸易磨擦,以制度化方式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规则,处理贸易冲突和争解决机制。从亚太经合组织、亚洲开发银行到APCE会议再到去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从政府到民间,都在探讨亚洲经济一体化的道路,然而,由于亚洲国家政治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悬殊,民族矛盾根深蒂固,使得亚洲国家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一体化之路困难重重。我们认为,以儒家思想为内核的儒商文化可以在亚洲经济贸易一体化的进程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是儒商文化是亚洲国家特别是东亚、东南亚国家都能够接受的文化,是亚洲少有的“共同点”,以此为纽带,以思想文化领域的交流来推动经贸领域的合作和经济体制的融合。二是儒商文化是一种讲究“诚信”、“中庸”、“仁爱”、“立人”、“达人”的“双赢”、“多赢”哲学,能够照顾各方面的利益,得到更多的支持,担当起促进亚洲共同繁荣的发展的重任。三是中国可以在亚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目前,日本、中国、印度都在积极争夺亚洲盟主的地位,美国也想在亚洲谋求更大的利益。如果能以儒商文化来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中国的作用和地位将无可替代。
  第七,儒商文化是与世界文明合作与对话的平台。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正在迅速地融入经济全球化。在这个无可避免的全球化的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以其经济、军事和科技上的优势,力图把他们的文化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强加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面临着来自西方优势文化的冲击和挤压,面临着丧失自我、沦为发达国家附庸的危险,最终也将葬送自身的经济现代化。我们认为,儒家智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仍然有其现代价值。儒商文化不仅没有过时,而其中的一些观念与全球伦理遥相呼应:
  义利之辩。这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色。孔子说:“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义然后取”。孟子反对后义而先利,主张先义而后利。义利关系引申来说也是义务和权利的关系问题。义务高于权利,整体高于个体,这是儒家思想也是东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西方许多有识之士已经发现强调个人权利、忽视社会义务的弊端,并力图加以纠正。美国已故的肯尼迪总统向美国青年呼吁:“不要问国家能为你们做什么,而要想想你们能为国家做什么”。这也说明儒家思想中的义务原则更能适应当今全球化的需要。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说“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世界上许多不同的文化宗教中都包含着孔子上述说法大致相同的训条,所以“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又被称作全人类伦理的“黄金法则”。
  诚信观念。孔子提出了“讲信修睦”(《礼记·礼运》)的口号,认为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要讲信义。以诚相见,言而有信。西方二十二条商规中的第十一条就是“坦诚相见的法则”,认为诚实是最好的策略。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把诚信看作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文化前提之一,认为“诚实可信能降低交易成本”。

标签: 国学文化 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资料 传统文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