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儒商文化的当代意义
国学文化:从孔子时代的子贡、明清之际的晋商、徽商到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以及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经济的崛起,以儒家的经世致用哲学在经济领域的成功运用,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儒商文化。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和人类社会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这当然是夸张了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伦理的实践价值。然而,儒家伦理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最深邃、最富有生命力的思想体系,千百年来的确对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儒家文化不象人类历史上许多灿烂一时而终归湮灭的大文化一样,已经失去了其深度和存在价值,而有着辉煌的发展前景。商业文化的研究与建设,可以说是从一个角度来继承、发展儒家文化的有益尝试。 它维护了封建家长式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它又融入现实生活的习惯、风俗之中,成为人民言行举止道德化的潜在制约力量。从后者引申开去,儒家伦理又将“礼”看作是人类区别于禽兽的外在符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记。《孟子告子上》中有一段话说:“一箪食、一瓢饮,得之则生,弗之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人的各种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文化活动,它往往超越简单的生理要求而带有精神满足的意味。“呼”与“蹴”,是一种粗野、非礼的举止,因而得不到社会成员(即便是乞丐)的认同和接受。“礼”是人们交往、沟通的共同语言,我们今天在商业经营活动中倡导优质服务、礼貌待客,实际上就是对儒家所讲的“礼”的批判性继承。我们应当将这种“礼”的精神与共产主义道德规范联系起来考察,在经济生活中推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总结出一门如何做社会主义新商人的学问。再如,儒家主张的“信”与“和”的原则,即“朋友有信”、“国人之交止于信”,也对我们有用。信,是人际交往的法则,也是五伦关系中、最有价值的内容。商业活动中的信用、公平、兑现的观点,就是“信”的体现。有信,则能相互尊重、礼让;有信,则能“同气相求”、众志成城,才能联结起社会交往关系中稳固的伦理网络,实现“闭门一家亲,开门天下亲。”由信而和,由和而亲,这种带有浓郁理想色彩的文化氛围在海外华商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中国是孔子的故乡,儒家伦理的发祥地,应该说,这种文化的优势在我们手里。但是,几十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对儒家伦理或嗤之以鼻,或束之高阁,或只从纯粹哲学的角度去发微探幽,而忽略其作为一种实践哲学的现实意义。目前,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又加入了世贸组织,即将融入全球化经济。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应多层次、多角度开发儒家伦理这笔文化遗产,探讨它与经济现代化、与商业文化的关系,在传统与现实、文化与经济之间建立起富有生机、富有新意的内在联系,从而使传统文化的优势真正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 (作者系原商业部部长) |
【国学文化】清誉至上―――李嘉诚先生的经商理念
国学文化:克勤克俭 富而不奢 几年前,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李嘉诚说:就我个人来说,衣食住行都非常俭朴、简单,跟三四十年前根本就是一样,没有什么分别。 李嘉诚住的房子,仍是1962年结婚前购置的深水湾独立洋房,三十多年一如既往。作为香港首富,他并没有住进顶尖
标签: 国学文化 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资料 传统文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