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观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王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四十一年(1776),清高宗为明季殉节诸臣编了一部《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后,又诏令国史院弄了两卷《钦定国史贰臣表传》。《贰臣传》分甲、乙两编,甲编收对清朝赤胆忠心、积有功勋者,乙编为对明清都不尽忠且无建树的降官。
殿堂级书法大家王铎,迄至今日还很著名,有书法《拟山园帖》《琅华馆帖》《王屋图诗卷》和绘画《雪景竹石图》等一批好作品传世,却被爱好书法的乾隆帝在序言中点名:“因思我朝开创之初,明末诸臣望风归附。如以经略表师,俘擒投顺;以镇将惧祸,带城来投。及定鼎时,若冯铨、王铎、宋权、金之俊、党崇雅等,在明俱曾跻显铁,入本朝仍忝为阁臣。”
王铎和曾靠附逆起家的冯铨一样,不同于洪承畴、祖大寿那样在明亡前被清军迫降,而是在清军入关后才参加新朝的国家建设,却不幸免名列乙编的贰臣恶人榜。

2
王铎没有王羲之的显赫出身,其父只是一个爱读书的农民,种了十三四亩田地,但遭豪绅侵占陷害,贫困时不能一日两粥。他十二三岁才接触笔墨,先练了王羲之的《圣教序》,才开始零散地读古文。幸好有个舅舅组织乡学,他十五岁才进正规的学校接触到系统的四书五经。那一年,家里给他娶了一个大他两岁的老婆。
舅父陈具茨、岳父马从龙和发妻马氏,成了他的主要助学人。天启二年(1622)三月,年届而立的王铎进京参加殿试,名列二甲,赐同进士出身,与倪元璐、黄道周同改庶吉士。三人深交,始于此年,后来有了“三株树”与“三狂人”之称。
王铎供职翰林院编修,没有倚为靠山的政治资源,只能在魏门走狗顾秉谦、黄立极、冯铨的领导下,颠倒是非,攻击东林党人,全盘推翻既定的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的结论,为魏忠贤歌功颂德。
有谄事魏阉之嫌,然王铎是奉命参与者。崇祯帝追责魏党时,没有株连王铎,而是安排他到东宫任职,做过右春坊左谕德、右庶子。他职权不高,但诗书盛名在外。温体仁主政时,王铎不屑与之为伍,主动申请调到南京掌翰林院事。
两年后,王铎被召回北京任詹事,兼经筵讲官。他给崇祯帝讲儒家典籍,讲《中庸·唯天下至圣》时,结合时事,言语有“白骨如林”,激怒崇祯帝,差点治罪。
崇祯十二年,太子正式入主东宫,设置机构,由翰林院和詹事府出员兼任。廷议推荐翰林院侍读学士兼经筵讲官黄道周,遭首辅大学士张至发反对,张却支持王铎成为东宫侍班。给储君当师傅兼管家,前途无量,但王铎没干多久,因次女病逝,两次请假归里,后来他返京任翰林学士,不到一年又赴南京做礼部尚书。
王铎以家人先行,取路暂返老家孟津,他率家丁随后。家人半路陷入两千多人的农民义军重围中,王铎以二十五骑驰突往救,救出家人冲出重围。他还没抵达南京,老父病故,于是辞官服丧。不久,其母亡故。刚将父母葬入祖茔,妻子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