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不少好汉都曾因为杀人犯罪而被刺字,刺字后还要发配到其他地方,比如宋江、武松、林冲、杨志、卢俊义等。由此,原著里也提到了不少刑具,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刑具,就是枷。
我们看影视剧中,犯人戴的枷基本上只有一种,就是套着脖子和双手,方方正正的枷。实际上,古代的枷并不是这样,而且也不止一种。在水浒里,就出现过长枷、行枷、方枷、盘头枷、护身枷等不同种类的枷。
这些枷都是什么样?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宋代是否有这样的枷呢?下面,就分别说说这些枷。
枷的历史
说刑具枷之前,简单说一下枷的历史。
其实,最初的时候,枷并不是刑具,而是泛指架子或者工具连枷。
比如《礼记》中有“男女不同坐,不同椸枷”,这里的“枷”就是衣架;《释名》中说“枷,加也,加杖于柄头以挝穗而出其谷也”,说的是用来捶打麦穗或者稻穗的农具“连枷”。当然,连枷也可以用来作为兵器。
最迟在两晋时,“枷”就已经作为刑具。
《晋书》中曾提到,东晋郭阳、张隆俘虏不少胡人,为了方便驱赶,他们让这些人“两胡一枷”,石勒当时才二十多岁,也在这群俘虏中。这段故事,在《魏书》《十六国春秋别传》等史料中,也都有提及,且都说了是“两胡一枷”。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两晋时,“枷”就已经是刑具了。
第一种:长枷
长枷在原著中多次提及,百二十回本的《水浒传》中,一共出现13次,林冲、武松、宋江、刘唐等人都戴过长枷。林冲被高俅陷害,误入白虎堂,后来被下在狱中,戴的就是长枷。
府尹回来升厅,叫林冲除了长枷,断了二十脊杖,唤个文笔匠刺了面颊,量地方远近,该配沧州牢城。
长枷是一种特殊的枷,因此很长,所以称之为“长枷”。《魏书》中说过,当时的枷“长一丈三尺,喉下长一丈”。北魏时期,尺分三种,最小的尺有27.9厘米。换算一下即可知道,当时的枷有三米六之多,足有两个人高,可见很长。正因如此,所以北齐的萧子良在《净住子》中说是“抱长枷”。
到了唐代时,枷有所缩短,杜佑的《通典》中说过枷的尺寸。
诸枷长五尺以上、六尺以下,颊长二尺五寸以上、六寸以下,共阔尺四寸以上、六寸以下,径三寸以上、四寸以下。
换算后可知,这时的枷和人体长度差不多。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长枷并非长方形,也不是正方形或者圆形,而是两片长短不一的木片制成。长的木片是“五尺以上、六尺以下”,而短的木片则是“二尺五寸以上、六寸以下”,只有长木片的一半。
从唐宋时期的绘画中,还可以发现这种长枷。比如唐代敦煌手抄彩绘卷《佛说十王经》中,就出现了这种长枷。另外,宋代高平开化寺壁画中,也有这种长枷。
长枷上,长木片较之短木片伸出来的部分,称之为“枷梢”,这在水浒中也提到过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