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_刘邦究竟应该叫汉高祖还是汉高帝?两者有何区别?

admin 355 0

四、古人重名节——谥号

另外,还有一个大家熟知的谥号。我们所熟知的大禹、成汤、还有周武王,其中的“大”、“成”和“武”都是谥号。谥号的作用主要是“盖棺定论”,用以总结逝者的一生。这里有所不同的是,不管是庙号还是尊号,都是帝王专享,而“谥号”却是“普通人”也可以享有的。这里普通人之所以要加引号,当然并不是真正的平民百姓也可以享有,只是相对于帝王专有这个角度而言的。并且,因为事关名节,又是社会舆论的风向标,最高统治者就一直试图把控谥号裁定权,比如汉代就“谥必下太常定议”。

并且,谥号相对于我们之前所说的庙号并不严格,“缘情而定”显得还有些随意而言,谥号反而更具有规范化的特点,《谥法》也在历代的修订中不断完善。并且,古人重名节,对于谥号往往还有种特殊的关注。

文史百科_刘邦究竟应该叫汉高祖还是汉高帝?两者有何区别?  

吴质得罪的人太多,被谥为“丑”

三国时代魏文帝曹丕的好友吴质,有大功于曹丕,却因为被认为侮辱过董昭,报复过崔林,还让宗室曹真当众出丑,特别是对陈群还颇为轻视,把这些掌握意识形态解释权的士人群体的代表人物几乎得罪了个遍。当他过世以后,大家都一致认为他“怙威肆行”,于是按《谥法》索号,给他破天荒地来了一个“丑”,谥曰“丑侯”。对于这样的谥号,吴家的后人自然难以接受,吴质的儿子吴应为了还父亲一个“公道”,一直坚持上书表示非常冤枉,终于在二十四年之后,让吴质得以改谥“威侯”,而此时当年给吴质定谥的人也已经全部过世了。

与此类似的还有贾充的故事,魏晋禅代的头号功臣贾充,因为曾经指使过“背锅侠”成济弑君,在弥留之际,别的都不太在意,唯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谥号。

《晋书·贾充传》:

“充年衰疾剧,恒忧己谥传,模曰:‘是非久自见,不可掩也。’”

应该说,贾充的担心并不是杞人忧天,贾充死后,博士秦秀以《谥法》“昏乱纪度曰荒”,给贾充定谥为“荒公”,成为轰动一时的大事。秦秀的做法,无疑是对魏晋禅代之际,发生过的这种丑恶酷毒政治不伦事件的反思和否定。司马炎虽然后期对贾充已经很不“感冒”,但是出于维护西晋法统的考虑,还是没有接受这个谥号,改用了博士段畅的建议,谥贾充为“武公”。

结论

古代的庙号、尊号和谥号,是国家礼制中的重要内容,然而礼制本身较为抽象难懂。笔者从刘邦的称谓辨析开始,分别就庙号、尊号和谥号跟大家一起做了个读史心得的分享式介绍。最后,笔者以两个稍显有趣的小故事作为结尾,试图给予本来抽象艰涩的礼制史一些轻松活泼的画面感。

宋朝为什么会积贫积弱?盛世不进反退的原因是什么?

北宋是一个很奇特的朝代,拥有庞大的军队,但军事力量却不强。在经济、科技等方面都被认为是最繁华的时代,但国库却经常出现亏空,军事上

标签: 文史百科 历史文化 文史知识 古代历史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