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_刘邦究竟应该叫汉高祖还是汉高帝?两者有何区别?

admin 354 0

相对而言,庙号为祖是最为严格的。清代学者方苞虽然说过“祖者始也,故宗无定数,祖一而已”,表明“祖”在一个王朝只会有一个。但是,在实际上,一朝多祖的情况在汉代就发生了。刘邦为汉太祖,而汉光武帝刘秀庙号为“世祖”。然而汉光武帝毕竟确实有“开创之功”,称祖还可以说得过去。而三国时期的曹魏,则连续三代皆称“祖”,出现了令人惊讶的“三祖”,魏武帝曹操为太祖,魏文帝曹丕为世祖,魏明帝曹睿为烈祖。刘知几把曹魏这种情况和汉代相比较后得出结论,“两汉名实相允,今古共传。降及曹氏,祖名多滥。”和刘知几有着相同看法的是清代学者顾炎武,他在《日知录》里也提到过,“称祖之滥,始于曹魏之三祖。”

《资治通鉴》是谁写的?《资治通鉴》为什么只剩残稿了?

《资治通鉴》为什么只剩残稿了?《资治通鉴》残稿是怎么样的?《资治通鉴》我们都知道,是北宋时期司马光所写,或许很多人都想不到,《资

另外,在两汉时期,庙号也是不轻易授予帝王的,必须要有卓越的功业才可以。整个两百年的西汉王朝,有庙号的仅有太祖高帝刘邦、太宗孝文帝刘恒、世宗孝武帝刘彻、中宗孝宣帝刘询四位,而这四位是众所周知,以文治武功彪炳史册的伟大帝王。另外,汉昭帝、汉元帝和汉成帝,在王莽时代本来也是有庙号的,但是到了东汉光武帝的时候,经过重新“审核”被认为功业不配,竟然把这三位的庙号除掉了,虽然此举有否定王莽之意,但是两汉帝王得“庙号”之难,也由此可见一斑。

文史百科_刘邦究竟应该叫汉高祖还是汉高帝?两者有何区别?  

两汉帝王获得庙号不是件容易的事

到了唐代,庙号开始泛滥,除了个别因为特殊原因没有庙号之外,几乎个个都有庙号,则显示出庙号泛滥,荣耀帝王功业的意义已经大大减弱。

总的来说,汉唐之间的庙号并没有被严格的制度规范化起来,这其实也是《史记》中刘邦的称谓出现了庙号和谥号混用的原因之一,而刘邦的“汉高帝”在《史记》中被写成“尊号”,这其实是汉代人对“谥号”的一种叫法,真正意义上的“尊号”,是到了唐代才兴起的。

三、唐代兴起的尊号

“尊号”的出现,可以追溯到秦代,秦王嬴政扫荡六合,海内归一,李斯等人就给嬴政上“尊号”,最早的“尊号”拟为“泰皇”,然而嬴政却并不满意,他自认为其功“德兼三皇、功盖五帝”,所以称“皇帝”。

文史百科_刘邦究竟应该叫汉高祖还是汉高帝?两者有何区别?  

“尊号”的出现可以追溯到秦代

标签: 文史百科 历史文化 文史知识 古代历史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