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事方面:
禄东赞延续了松赞干布,“先取吐谷浑”的大战略。
他通过一系列精巧的外交手段,成功的蒙蔽了唐朝,导致唐高宗李治错误的将战略资源,投入遥远的辽东高句丽战场。
而禄东赞则趁唐朝,东西不能兼顾之机,将吐蕃王朝的第一块帝国拼板,收入囊中。
为达到并吞吐谷浑的国家战略,(唐永徽三年,652)禄东赞首先征服了,邻近的“洛沃”(今阿里地区)和“藏尔夏”(今后藏地区)两个地方。
656年(唐高宗显庆元年)十二月,“禄东赞挥兵一十二万击白兰羌,苦战三日,吐蕃初败后胜,杀白兰千余人,屯军境上以侵掠之。”《册府元龟·外臣部·交侵》
白兰羌位居今青海南部及四川西部一带,为吐谷浑西南的屏障。
禄东赞对白兰羌征伐,显然是为进攻吐谷浑扫清障碍。
随后两年,禄东赞“屯军境上以侵掠之”,正是为吐谷浑之征做战前准备。
从659年(显庆四年)开始,禄东赞对吐谷浑展开了长达三年的攻伐。
一开始,吐谷浑王慕容·诺曷钵的军队,顶住了吐蕃的进攻,双方互有胜败。
直到龙朔三年(663),吐谷浑大臣素和贵投向了吐蕃,“尽道吐谷浑虚实”,诺曷钵才兵败如山倒,逃入唐境。
而在此期间,为了迷惑唐朝,禄东赞分别于永徽五年(659)、显庆二年(657)、显庆三年(658),连续遣使入贡,并为吐蕃赞普求亲。(《资治通鉴》卷二零零)
龙朔三年(663),诺曷钵与弘化公主率残部逃奔凉州后,禄东赞一直留住在吐谷浑故地,招抚吐谷浑旧部,处理善后事宜。
至此,青藏高原大部处于吐蕃的统治下,再没有政权可与其抗衡。
就在禄东赞纵横捭阖期间,吐蕃王室也不是没想跟他比划一下。
刘邦究竟应该叫汉高祖还是汉高帝?两者有何区别?
之前笔者发布过一条视频,内容是关于汉高帝刘邦的。视频发布以后,不止一位网友提出说标题写错了,说刘邦不是“汉高帝”,而应该是“汉高
662(龙朔二年),藏文史料《赞普传记》记载这样一个变故:
“域宋(禄东赞)年髦,由楼美岱类赞继任。不久,彼以心怀逆二见杀。其后,东赞重新出任(大相)”。
这段只有三句话的记述,写了一段血淋淋的权利轮回。
662年,禄东赞突然以年老为由离职,继任大相是楼美岱类赞。
新任大相还没坐稳位置,就因谋逆被杀。禄东赞复起,重新担任大相,又干了6年,直到颈部患病而死。
要知道,662年正是吐谷浑之战的僵持期,禄东赞不但忙于督战,还曾奔赴象雄(阿里地区)征集军资物品,以解战争之需。
哪里有半点“年髦”的迹象?
此事极有可能是,吐蕃王室趁其长期不在拉萨,而发动的异位手段。可惜王室青睐的接班人选,根本无法撼动噶尔家族的根基。
等禄东赞缓过手来,新任大相便成了政治牺牲品,被人一刀两断。
以禄东赞的权势,都没想过谋朝篡位,别人想篡位就是个冷笑话。
藏文史料《大事记年》记载:(666年),“大论东赞自吐谷浑境还,于悉立山谷颈部患痈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