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外国人是如何看待这本书的?

admin 250 0

为了讲好《易经》这门课,我开始大量收集有关《易经》的资料。发现不仅我们中国人对这本书着迷,还有很多外国的科学家对这本书也很着迷。比如德国有一个数学家,叫莱布尼兹,他就从《易经》八卦里看出了二进制;丹麦有一个物理学家,也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叫波尔,它从太极图里看出来波粒二象性原理。

《易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外国人是如何看待这本书的?
《易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外国人是如何看待这本书的?

这本被很多中国人都当作封建迷信、所谓算命的书,却被外国人当做宝贝,这就更加激发了我深入探究的兴趣。于是我就开始萌发了要编一部易学大辞典的念头。

当时,我们没有电脑,也没有互联网,完全靠人工。我就查找了古今中外大量的资料,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主编完成了《易学大辞典》,一共是一百七十二万字,1992年就由华夏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大型易学工具书。

《易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外国人是如何看待这本书的?

接着,我又花了两年的时间主编完成了《易经运用大百科》,1994年出版,这也是我国第一部易经运用的百科全书。

在学习《易经》的过程当中,我渐渐发现《易经》博大精深,还应该跟名师学习。当时我已经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当时研究《易经》有一个泰斗,就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的著名教授——朱伯崑教授。朱先生在我编写《易经大辞典》的时候,曾经指导过我,于是我就给他写了一封信,说“我想报考您的博士”。他说“我已经不招生了”,我说“那我特别想跟您学,怎么办呢?”他说:“那你问问北大研究院吧,看看我还能不能招?”于是我就马上打电话问了北大研究生院,研究生院负责招生的同志就说:“只要朱先生想带,就可以招。”我当时听了,十分得高兴,也十分地感动,所以我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朱先生,朱先生淡淡地说了句:“那好吧,你就准备考试吧。”1994年我就考取了朱伯昆先生的博士生,也就成为朱先生大陆的关门弟子。

在北大攻读博士的这三年中,我的收获是巨大的。朱先生一生的主要精力都花在易学上面,就是《易经》之学,他的代表就是四卷本的《易学哲学史》。他发现我国古代历代著名的思想家,基本上都是受到了《易经》的影响。有的是对《易经》进行了发挥,有的是借《易经》来阐发道理。他还告诉我,他的老师冯友兰先生一生都重视《易经》。

冯友兰先生是中国哲学史的开创性人物,他把《易经》看成是宇宙代数学,是一个最高的哲学。冯先生是1990年去世的,他去世时95岁,他的临终遗言是这么说的:“中国哲学在21世纪将大放光彩,你们要注意《周易》(即《易经》)。”

标签: 文史百科 历史文化 文史知识 古代历史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