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扈从皇帝出巡,有幸穿着黄马褂的,不过是“藉壮观瞻”而已。
黄马褂,其实就是他们的工作服。事情一了,就得赶紧小心收起来,以备下次再用。这种情况,有个专用名称——“职任褂子”。
跟随皇帝到木兰围猎的,瞎猫碰着死耗子射中鹿的,得到的奖品也是一件黄马褂。只不过,这种黄马褂最多也就穿个十几天,围猎一结束,褂子也得仔细收好。这种黄马褂,叫做“行围褂子”。
“职任褂子”与“行围褂子”,都属于赏给黄马褂。

赏赐给立有殊勋的高级军事将领,或者统兵文职大员的黄马褂,才称为“赏穿黄马褂”。
清初,对立下大功的将领除加官晋爵外、最多是赐以“巴图鲁”名号、赏戴花翎等。将黄马褂赏赐给功勋卓著官员,是乾隆朝之后的事情,随着咸丰帝在位时战事的增多,得到这种奖励的官员也多了起来。
镇压太平军、捻军起义的相关有功官员都曾得到这种殊荣;帮助左宗棠平收复新疆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也有这么一件;就连外国人,清末著名雇佣军、洋枪队长戈登,也有幸穿了一件。
虽然同为黄马褂,但为了有所区别,“职任褂子”“行围褂子”的纽绊是黑颜色的,而赏穿的黄马褂纽绊依然是明黄色的。
如此看来,细节不单可以决定成败,还可以决定许多,诸如……
许多人误以为,穿上皇上赏赐的黄马褂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那就大错特错了。
首先,皇上赐的黄马褂,不是真的要你穿的,只要碰到国家大典才能穿出来,平时则要将它小心翼翼、高高在上的贡奉在家族祠堂中,光宗耀祖。倘若公务繁忙、场合需要,有穿着黄马褂示人的必要,则可以复制一件较原物简单化的黄马褂,以备不时之需。
倘若你办事不力、或者犯了错,曾经赏赐的黄马褂也可以被随时收回。这种情况,也有个专用名字——“裭夺黄马褂”!
说到底,黄马褂不过是清代统治者体现皇权、愚弄臣民的工具而已。
辽朝凭什么突破百年国祚?一项制度值得后世借鉴!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中原随后进入了五代更迭的历史进程中,并最终由宋朝接替后周统一了中原,并且南下征服了江南的南唐等国,在形式上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