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嫔怎么躲过验身的 历史上的顺嫔又是什么样的
对历史上的顺嫔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观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解缙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观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解缙,是明朝大名鼎鼎的才子,据载还有“神童”之称,五岁能背诗、七岁能属文,十二岁已经熟读《四书五经》,是名副其实的大才子,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候,解缙迟早是个香饽饽。
洪武二十一年,解缙考中进士,正式进入了公务员序列,初入官场的解缙因才思敏捷,很快就得了朱元璋的赏识,提拔到了中央,成为了一名高级的公务人员。
朱元璋非常喜欢这个有才华的年轻人,将其视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常常与其探讨国事,并且还告诉他:
“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
可见朱元璋对其之器重。
不过,这解缙初入官场,虽才华横溢,但却不谙世事,再加上年轻气盛,以及朱元璋对他的恩宠,在其参加工作的第二个年头,他便开始针砭时弊,对朱元璋提意见,觉得不应该大肆杀戮,并且还整理了一份治国方略——《太平十策》,呈交给了朱元璋,不过这《太平十策》中提及的“藩王的隐晦”,是朱元璋所不喜的,因而这《太平十策》坐了冷板凳。
还好朱元璋惜才,并没有对这个初入官场的愣头青痛下杀手,不过,解缙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后来的一件事情彻底结束了其洪武年间的政治生涯。
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决定对李善长下手,对于这样敏感的政治事件,没几个人敢此时撞枪口,而解缙偏偏此时站了出来,替李善长上书辩解。先不论李善长是否冤枉,解缙的确是太天真,此时向朱元璋进言,无非是找死,还好他有“才华”这道护身符,朱元璋再次谅解了他,只不过死罪能免,活罪难逃,不久,朱元璋找了借口,剥夺了他的官职,并罚他十年不得为官,这对一心想为帝王师的解缙来说,无疑是一项严厉的惩罚。
这一年是公元1391年,22岁的解缙因太天真而落马。
皇命在身,解缙不得已,只得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在家待了七年之久的解缙,又再次看到了希望,依靠昔日的朋友同事关系又在官场活动,只不过解缙在建文朝并不得志,在永乐朝才得以大展宏图。
杨琏真珈为什么要将去世多年的宋理宗的头盖骨挖出并做成"饮器"?
对宋理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观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网络,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