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利征讨大宛不战而胜,为何却被称为“庸将”呢?

admin 374 0

大军除在轮台遇到抵御外,很顺利地到达大宛。到达大宛的士卒有三万人。李广利率师绕过郁成城,直抵大宛都城、先断决城内水源,再围困攻打。攻打了四十余日。大宛的一些贵族暗中商议说:“国王毋寡将宝马收藏,不给汉朝,又杀害汉朝的使者,因此得罪汉朝,招致汉军的攻打。假如我们杀掉国王,献出宝马,汉军一定解围而去。不然城被攻破,我们的生命财产都将同日化为灰烬。”于是便联合起来,杀掉毋寡。正好此时外城被汉军攻破,俘虏了大宛最骁勇的战将煎靡。城中的贵族更为惊恐,赶快将母寡的头割下,用木盒装着,献给汉军统帅李广利,并说:“我们将所有的宝马都牵来,任随你们挑选,并且供给你们军队的酒食,只要求你们不再攻打我们的内城。”李广利考虑到内城坚固,粮食蓄存又很丰富,利于长期坚守,而汉军又劳师远征,战斗四十余日,已经疲乏,同时大宛邻国康居,正对汉军虎视眈眈,有乘机袭击之势。既然首恶毋寡已经伏诛,又愿献出宝马,出师的目的已经达到,不如就此收军。李广利将自己的意见告诉众将,众将也都同意。李广利答应了大宛方面提出的要求,停止攻打内城。大宛的贵族们十分高兴,便将所有的宝马牵出来,让汉军自行选择,又送给汉军许多牛羊及葡萄酒,慰劳汉军。汉军挑选了最好的宝马数十匹,中等以下的雌雄三千余匹,并立大宛贵族中过去与汉朝最亲善友好的昧蔡为大宛国王。两国订盟,相约结为友好国家。

李广利凯旋班师,回到京城长安,向武帝献上宝马。武帝特别高兴,大宴群臣,祝贺胜利,封李广利为海西侯,以表彰其功勋。大宛在西域各国中,有精兵六万,算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家,又远在葱岭之外,而汉朝居然能出师征讨,而且破其都城,杀掉国王,因此使西域各国更慑于汉朝的威力,更加归附汉朝,这样就加深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关系。来往更为密切,相互间更为亲善和睦,为后来汉朝在西域设都护府,管辖西域事务,奠定了强周的基础,从此西域便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就是这次李广利远征大宛的功劳,我们应当充分地肯定。班固在《汉书》中将张骞与李广利并入一个列传中,是有史学家的卓识的。这是就伐大宛的客观效果而言。

但是就汉武帝的主观而言,是在夺取宝马。为了几匹汗血马,兴师动众,劳师远征,是完全不必要的,根本不值得的。汉代学术大师刘向说:“贰师将军捐五万之师,靡亿万之费,经四年之劳,而仅获骏马三十匹,虽斩宛王毋鼓(寡)之首,犹不足以复费,……”认为损失太大,得不偿失。武帝为代大宛,几乎倾全国之力,卫青、霍去病远征匈奴也未如此,而李广利终未攻破宛都内城,说明李广利缺乏智谋,指挥才能平庸。更有甚者,虐待士卒,贪占军用资财,侵吞士卒粮饱,使许多士卒不是英勇战死,豪迈地醉卧沙场,而是因将吏贪暴致死者甚众。

从敦煌出军时,士卒六万人(不包括私自随军出征的)、战马三万匹,人玉门关时,士卒仅万余人,战马仅干匹,使许多优秀的汉家儿郎枉死沟壑,暴骨异域。刘向说李广利在伐宛过程中“其私罪恶甚多。孝武以为万里征伐,不录其过”。于此可见李广利品质的卑下低劣。

丧师变节

标签: 中国战争 战争历史 古代战争 近代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