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之战是如何爆发的?战争对双方分别有什么影响?
很多人都不了解幽州保卫战,接下来跟着历史观测网小编一起欣赏。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契丹雄主耶律阿保机(872年~926年)重登皇帝宝座后,对中原割据势力——前晋所发动的第一场大规模南征行动,以及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幽州之围”。小编就来继续为大家详细介绍幽州之围,以及随之发生的幽州保卫战...
首先,刘邦的军事才华并不是顶尖的。韩信曾经直言不讳,刘邦善于将将。最多只能领十万兵。善于将将是一个比较委婉的说法,也就是说刘邦不适合带兵打仗,但是他比较有战略眼光,知道该怎么把人笼络在一起并指明道路让大家走向最终胜利。他的长处更多的体现在政治上。刘邦是个政治天才,这一点毋庸置疑!
汉朝建立后,封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的英布在反叛刘邦时曾经说:我当今最怕的,无非韩信彭越刘邦三人,现在韩信彭越已死,刘邦老了不肯来,我造反赢定了!以上想表达的只有一个论点,韩信的军事才华肯定是高于刘邦的。
熟悉汉史的都知道刘邦在没有韩信帮助之前,一直是下坡路,而遇到韩信之后,则是一路鼎盛,最后逼得项羽在乌江自杀。彭城一战,刘邦遭到了自起兵以来的最大的惨败,父亲和老婆都丢了,一路仓皇西逃,惊魂未定。留守关中的韩信迅速赶到荥阳前线跟他会和。
在这样危机四伏,随时都有灭顶之灾的情况下。以刘邦的政治天分,难道不知道这个为难之际,军队的指挥权应该交给谁吗?所以,合理的推断荥阳收拾残兵之后,军队的指挥权在韩信手上。
《史记·淮阴侯列传》一段话说的非常到位:“楚人起彭城,转斗逐北,至于荥阳,乘利席卷,威震天下。然兵困于京、索之间,迫西山而不能进者,三年于此矣。”这里所谓的西山, 指的就是 成皋山、广武山。为何迫西山不能进也?
因为项羽带来的是三万骑兵。骑兵在平原上可以风卷残云,所向披靡,但是一旦到了地形陡峭的山上,冲锋的作用就直接被抹杀了!纵观韩信生平指挥的十大战役,无论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还是十面埋伏,无一不是因势利导,对地形的利用那是极尽能事!依托山地阻挡霸王的铁骑,有着浓厚的淮阴侯的个人指挥风格!
就这样韩信利用荥阳有利的山地地形,组织起防御体系,多次击破楚军于京、索之间 ,止住了彭城溃败的颓势。韩信不仅阻止了楚军的追击和进攻,还不时抓住战机,组织起必要而适当的反攻。他派曹参、灌婴、靳歙等将领分别出击,先后夺回了雍丘、外黄、燕县、衍氏、武强、菑南、昆阳、叶县等地,消灭了这些地区的楚军以及叛汉投楚的势力。
韩信把战线由荥阳向东推进,协助刘邦,重点部署了由荥阳至成皋、巩县、洛阳的纵深防御。托这一带的有利地形,组织起多层次的坚固防御体系,准备抵抗项羽新的进攻,阻止其连续突破。这样,北起荥阳南至南阳,西起洛阳东至外黄,构成一个纵横各数百里的正面战场,项羽西进的兵锋顿挫,战线最后在荥阳稳定了下来,楚汉斗争形势由汉的极度劣势进入到了相对峙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