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观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削藩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公元1399年,驻守北平的,在所留的祖训中查到了一个词汇:靖难。随后早就对朱允炆有所不满的朱棣,便以靖难一词作为自己的起兵口号,发动了清君侧的战役。随着朱棣的绝地反击,朱允炆最终被赶下了皇位不知所踪。许多人都认为,朱允炆采取的削藩手段太过激进,如果他能采用刘彻的推恩令,可能会兵不血刃地让各地藩王束手就擒。事实真会是这样吗?

在朱允炆决定削藩时,户部侍郎卓敬等人就曾建议朱允炆采用推恩令的策略来曲线削藩。汉武帝时期刘彻曾规定:诸侯王死后,爵位一律不准由嫡长子来继承,而是由藩王诸子封侯裂土。如此一来藩王的土地,将会被分割成许多小的诸侯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藩王的儿子们也会陷入内斗中。几代过后刘彻便可以兵不血刃的,得到藩王曾掌管的土地。要知道大的藩王是有实力抗衡刘彻的,而小的诸侯国却无力抗衡刘彻所推行的中央集权,这便是推恩令的目的。

对于卓敬等人提出的推恩令建议,朱允炆并没有采纳。他反而是采纳了、等人提出的,以雷霆手段去削藩的建议。虽然齐、黄二人都主张以雷霆手段去削藩,但二人在削藩的次序上,意见却是不一致的。齐泰主张先削掉势力最强的藩王:燕王朱棣,随后再逐一对周、代、齐等王下手。而黄子澄却认为,应该先剪除燕王的羽翼,除掉周、代、齐等王,然后再对朱棣动手。
李善长被杀的时候已经76岁高龄了 究竟是什么让朱元璋对一个老人下手

朱允炆为何不采用推恩令的策略呢?第一时代背景不同,汉代的藩王已经延续了几代,明朝的藩王们却是刚刚就藩。拿朱棣举例,朱棣服从朱允炆的圣旨,向下推恩。朱棣最多将土地分给三四个儿子,此时朱棣还没有死,虽然名义上封地被几个儿子瓜分了,但封地的实际掌权者却依然还是朱棣。所以推恩令在明朝初年实行,是行不通的。

推恩令需要几代人长时间去过度,才能达到分封裂土的目的。对于汉朝的推恩令,明朝的藩王们必定是熟知的。朱允炆颁布推恩令,既达不到削藩的目的,还会让藩王们知道朱允炆的险恶用心,并对他有所警觉。可以说朱允炆根本等不到,藩王后代们封侯裂土那一天的到来。因为藩王的第二代都是他的堂兄弟,朱允炆的寿命毕竟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