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抵八事皆是酿虚餙诈,加以大恶,三尺童子知其不可。而奸臣肆无忌惮,假天子之威权行之,与赵高指鹿为马者何异?且陛下与臣,皆出太祖高皇帝、,于属最亲也,奸臣犹得诬以极恶。—《明太宗实录卷五》
如果说《明太宗实录》不可相信,那在《明史》所载的朱允炆祭告天地、宗庙、社稷以削燕属籍的诏书中,同样提到了双方的关系:
…今年齐王榑谋逆,又与棣、柏同谋,柏伏罪自焚死,榑已废为庶人。朕以棣于亲最近,未忍穷治其事。今乃称兵构乱,图危宗社,获罪天地祖宗,义不容赦。…—《明史卷四·本纪第四》
可见在靖难战争中,包括朱允炆在内的建文君臣,没有人怀疑朱棣的嫡子身份。而我们仔细梳理史料可以发现,朱棣在手下面前,最喜欢称自己为太祖高皇帝嫡子,目的是加强部队的士气和凝聚力。而在给朝廷上书时,朱棣最喜欢称自己是“兴宗康皇帝同产弟”。兴宗康皇帝就是懿文皇太子朱标,这样做的目的还是向朱允炆打感情牌,也向全国的文武官员打感情牌。而朱标一出生就受到朱元璋的高度重视,6岁时候就请当时著名的大儒为他开蒙。朱元璋称吴王,朱标是吴王世子。朱元璋称帝,朱标立刻进封皇太子。如果朱标不是朱元璋嫡长子,这一切的一切都无法解释。如果朱标是嫡子,他的同产弟朱棣必然也是嫡子。
是谁炮制了孝陵享殿的谎言?
实际上早在谈迁和李清之前,明末散文家张岱已经在其所著《陶庵梦忆》中记录了自己在崇祯十五年一次探访孝陵享殿的经历,并且解密了朱棣并非马皇后嫡子。
近阁下一座稍前,为碽妃,是成祖生母。—《陶庵梦忆卷一钟山》
而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所藏《陶庵梦忆》抄本中,在“碽妃”二字旁边还有“鞑女”的批注。一句“鞑女”彰显了自方孝孺而下,江南地主集团对于“屠夫”朱棣的诅咒。

那么张岱又是如何进入孝陵享殿的呢?明太祖的陵寝怎可让人随意进出参观?其实到来明末纲纪松弛,只要出钱,别说进孝陵参观,就是打开地宫都有人敢做。张岱此行,就是花钱进去的。而当时的孝陵太监胆子大到什么程度,张岱亲眼所见祭祀朱元璋用的牛羊“已臭腐不堪闻矣”。
而根据谈迁在《枣林杂俎·彤管篇》的记载,当时享殿内的牌位内容所记各王生母如下:
碽妃(生燕王)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晋王)皇妃某氏(生楚、鲁、代、郢、齐、谷、唐、伊、潭王)皇贵妃某氏(生湘、肃、韩、沈王)皇贵人某氏(生辽王)皇美人某氏(生宁、安王)
朱元璋二十六个儿子中,周王朱橚、赵王、蜀王、庆王、岷王、皇子这六人就此消失不见。其中赵王朱杞和皇子朱楠早夭不算也就罢了,那么重要的周王和蜀王怎么也会漏掉?而且楚王和齐王朱榑一个生于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三月,一个生于十一月,他们居然是同母?同样韩王生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五月,沈王生于八月,这俩也是同母?如此的漏洞百出,不能不使笔者再次对其的真实性产生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