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削藩 各诸侯们为何会坐以待毙

admin 247 0

今天历史观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阳谋推恩令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计谋从古至今都是中国人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它源于上古时代的“道家”,主要被分为“阴谋”、“阳谋”两类。如何区分这两类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刘邦帐下有两大谋士,其中张良善用阳谋,陈平善用阴谋。

阳谋就是很直白地告诉你,我给你设了个坑,你跳进去就将灰飞烟灭,可你不得不跳那个坑,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一步步走向灭亡,却又无可奈何;阴谋就是出其不意,乘着别人没有防备之时,或是找到别人的弱点,找机会“耍阴招”,让你一失足成千古恨。

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削藩 各诸侯们为何会坐以待毙

中国自古提倡“君子之道”,自然更提倡阳谋。且阳谋的“施法难度”更大,毕竟等于直接安排好了别人将来的命运,若没有远超世人的智慧和谋略是很难成功的。汉武帝就有一个很厉害的阳谋,是历史上很有名的推恩令,他让那些手握重兵、桀骜不驯的诸侯王们,都心甘情愿且很主动地自掘坟墓,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皇权独尊。

桀骜不驯的诸侯王

刘邦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认识到王朝的稳定不能只靠那些看似顺从的大臣,赵高和李斯的倒戈,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他们毕竟都是外人,哪里有自家人可靠呢?汉朝建立时内忧外患不穷、统治基础脆弱,于是刘邦大封天下,把汉朝一大半的天下都封给了刘氏子弟,而皇帝和朝廷控制的土地只占天下小半。

诸吕之乱的平定、七国残余势力的消失,这都是大封同姓产生的好处。分封是把双刃剑,虽能给刚建立时的王朝带来安定,但诸侯王们何尝又不是王朝安定的最大隐患呢?

举几个很有名的例子,吴王刘濞二十余年不上朝、勾结百越势力,已经犯了谋反罪,可文帝和景帝都拿他无可奈何;淮南王刘长骄恣不法,无视汉朝的律令和天子的尊严,文帝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文帝欲伐匈奴,胶西王刘兴居便乘机起兵要夺取皇位;景帝刚登大位,刘濞就带着半个天下的军队自立为“西帝”……

汉武帝接手的汉朝,就是一个烂摊子,外有强敌匈奴,内有不安分的诸侯王,是内外交困的局面。

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削藩 各诸侯们为何会坐以待毙

推恩令

胤袐是什么人?康熙最小的孩子,三朝皇帝都喜欢他

推恩的想法在汉文帝时就有贤人贾谊在他的《治安策》中提出,贾谊建议改革分封制,在之前诸侯王的嫡长子可以完整地继承整个国家,贾谊建议给诸侯王所有的儿子继承权,让他们一代代把大国继承成无数个小国;贾谊的建议有激进的地方,假设楚王只有两个继承人,按他的建议还是要把楚国拆成五份,三个没有王的国家先由朝廷代管,等楚王添了子孙后再还给楚王室。

标签: 野史趣闻 奇闻趣事 野史杂闻 后宫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