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的"仁",还表现在"事事要以天下万民为念"。《清平乐》中说,在官家心中 ,最重要的是社稷安稳、天下平宁、百姓安乐。给百姓以平宁,这应该是仁君的最高境界了吧。
赵祯在位期间,外交上最主要的军事冲突就是西夏。宝元元年(1038年),割据西北的党项首领、西平王李元昊谋反,建立西夏政权。改变其父定难军节度使,就是夏太宗李德明"依辽和宋"的国策,向宋朝发动战争。数年间,双方展开三次大战,宋军皆先胜后败。
战争其实没有赢家,虽然西夏取得了战场上的胜利,但自身也伤亡过半,且与辽国也时有摩擦。在这种情况下,宋夏停战,在1044年签订合约:夏向宋称臣,宋朝每年要"赐"西夏,绢帛十三万匹,白银五万两,茶叶两万斤,还要开放经济贸易。这就是历史上的"庆历和议"。

自此,宋夏两国之间关系慢慢缓和,一直维持了近半世纪的和平。
仁宗时期,对辽有"重熙增币"的事件。庆历元年(1041年)十二月,趁宋夏两国战事紧张之际,辽兴宗以宋修边防与攻夏为借口,一面聚兵南京,作出进攻宋朝的姿态。
一面又在第二年派遣人员出使宋朝,索取曾经被属于夏的关南十县。虽然宋朝使臣富弼谈判时严词强硬,使得辽国阴谋未曾得逞。但为了避免腹背受敌,赵祯最终还是向辽国增加每年白银十万两,绢帛十万匹的岁币,史称"重熙增币"。
百姓生活最幸福的时期
宋仁宗统治时期,虽然未有大功绩,也不曾建功立业,开疆扩土,但其在位期间是百姓生活最幸福的时期。仁宗赵祯不喜奢华,性格大度,任用贤臣,并采取修养生息的政策,让宋朝政治清明,让百姓们安居乐业,生活越来越幸福。
宋朝经济那么繁荣 宋朝为何不拿钱去扩张自己的军队

"影子皇帝"宋哲宗收复故土
宋哲宗赵煦,是宋朝的第七位皇帝,在位15年。哲宗执政的前期,因有被誉为"女中尧舜"的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并没有太大的建树。哲宗的功绩,主要在他执政的后半段,连续击败西夏,打的西夏狼狈求饶,将旧党割让过的土地尽数收回。
宋哲宗英年早逝,病逝时年仅24岁,是宋朝历史上比较没有存在感的皇帝,还被后世戏称为"影子皇帝"。
哲宗9岁登基时,实际掌控朝政的太皇太后高氏重新起用坚决反对变法的、文彦博等守旧派。对,就是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他其实是个守旧派。司马光等人的政治趋向是"仁惠为政",还一度想要割地求和,拟将河湟地区等军事重地割让给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