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为何为太子选了四位顾命大臣

admin 329 0

刘裕后来北伐,他的战略也基本都出自谢晦,“(刘裕)入关十策,晦有其九”。

刘裕封宋王,加九锡之后,谢晦就成了刘裕身边的羊祜,被授“领军将军、散骑常侍,依晋中军羊祜故事,入直殿省,总统宿卫”。

三、为何确立这四人为顾命大臣

刘裕对顾命大臣的选择,体现了他的识人大略。

刘裕42岁时才有了第一个儿子刘义符。这时的刘裕刚打败桓玄,成了复兴晋室的第一功臣,也是掌握朝廷大权的第一人,因此他的儿子和其他很多朝代的开国皇帝之子不同,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没有经历过金戈铁马,也没有经历过朝堂上看不见的刀光剑影。

老来得子的刘裕对儿子太过溺爱,因此他的长子刘义符并不成器。这从刘裕死后,刘义符的表现可以看得出来,“居丧无礼,好与左右狎昵”而且“游戏无度”。

刘裕为何为太子选了四位顾命大臣

对自己儿子的本事,刘裕当然知道,因此对顾命大臣的选择就要别开蹊径。

1、选择徐羡之的理由

徐羡之和刘裕在桓修麾下就交好,两人颇有些祖逖和刘琨的关系,而且徐羡之本人是“中才寒士”,“起布衣,又无术学”,他的地位,全是刘裕给的。

徐羡之的出身属于比较低级的士族,而且又是在败落中,因此他和高门没有瓜葛,而且有“佐命之功”,是刘裕最信任的人。

2、选择傅亮的理由

傅亮的出生中等士族,被高门认为是“布衣诸生”而轻视,直到40岁才到孟昶手下做小吏,虽然如此,比起徐羡之之类的也还好很多。

刘裕的代晋称帝是傅亮一手促成,这一行为无异于向刘裕提交了投名状。

因此刘裕对傅亮与徐羡之有同样的信任。

徐羡之和傅亮有相同点,都被排除在高门之外,而且官职低微,也都是靠刘裕才有了地位,因此刘裕认为他们离不开刘宋王朝,以两人的性格来看,也是很容易被驾驭的类型。

3、选择檀道济的理由

刘裕是武人出身,而且他的刘宋不是一个大一统国家,还有北方强大的对手,因此他不可能像大一统王朝一样,尚文轻武,他的顾命大臣里就必须有武将。

刘裕为何为太子选了四位顾命大臣

在刘裕的所有武将中,檀道济最能打,脾气最好,最没有野心即“无远志”,而且为人孝顺,在居丧期间,“居丧备礼”,这样的人品,自然也是刘裕所选。

4、选择谢晦的理由

选择谢晦最让人有争议,因为刘裕认为谢晦可能会“有同异”,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谢晦对太子刘义符不满意。刘裕死前两月,谢晦对刘裕说:“你的江山不能交给没有才的人。”刘裕很清楚太子的斤两,就问老二刘义真怎么样。谢晦观察了刘义真后又说:“德轻于才,非人主也。”刘裕的两个儿子确实不行,谢晦说的也是实话,刘裕也这么认为,可是从谢晦的嘴里说出来,刘裕听来非常刺耳。

第二个原因,则是刘裕认为“颇识机变”,而一个人识机变就意味着很容易随环境而变。

刘裕又为何认为谢晦识机变呢?

因为谢晦出身东晋第一门阀谢氏,在经济上有独立性,也意味着人格独立,对刘裕的人生依附感没有另外三人那么强。

标签: 野史趣闻 奇闻趣事 野史杂闻 后宫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