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刘裕将傅亮彻底引为心腹。
刘裕被封宋王,加九锡之后,他准备代晋称帝了,可是他自己无法明说,因此他想找个机会隐晦地表达他的意思。
刘裕在灭了后秦返回的途中,到了寿阳也就是今天的寿县,召集属下们吃饭。刘裕先说了一番自己的功劳,然后说自己要“奉还爵位,归老京师”,言下之意是要急流勇退。
刘裕的一番话并没有引起各位大臣们的重视,也许他们都没有理解刘裕的真实用意,也许有人理解了但是没有动作。只有傅亮不仅理解了而且还有行动,他晚上敲门觐见刘裕,要求自己马上回建康为刘裕“受禅”打前站。

傅亮到了建康之后,做好了一切刘裕代晋的准备。待刘裕回到建康,傅亮立刻让晋恭帝司马德文起草禅位诏书。
傅亮的工作使得刘裕顺利称帝。
3、战功赫赫的檀道济
檀道济很小时父亲就死了,他是由大哥檀韶带大,很听哥哥姐姐的话,“以和谨致称”。
檀道济的哥哥檀韶本就是军人,是东晋的辅国司马,算是低级武官。檀道济是大哥带大,因此自小就比较熟悉军旅。
刘裕在京口起兵后,檀道济随他的大哥檀韶,二哥檀祗一起在京口参加了刘裕征讨桓玄的军队,三兄弟都为刘裕屡立战功,其中又以檀道济的战功为最。
后来,檀韶的升职,反而要靠檀道济的威望。
檀道济京口从军以后,跟着刘裕南征北战,参加了刘裕的几乎所有战事,每战必冲锋在前,“率厉文武,身先士卒,所向摧破”,从一名普通参军,做到了太守,被封唐县男爵,冠军将军。
刘裕北伐时,檀道济除了担任北伐先锋,为刘裕攻城掠地,所向披靡之外,更懂得安抚人心。以前处理战俘的老规矩是斩首,之后将首级叠成一座小山,被称为“京观”,可是檀道济认为北伐大军不仅仅是打仗,更要收获人心,而要“伐罪吊民”,于是将战俘释放。
檀道济的招抚,确实达到了收买人心的效果,相继归降的越来越多。
北伐之后,檀道济成为刘裕最信任的武将,加封为公爵,丹阳尹,享受直接进入刘裕殿中的待遇,“听直入殿省”。
4、高门出身的谢晦
谢晦出身第一门阀的陈郡谢氏,祖父是的侄子。谢晦原本在孟昶手下做参军。孟昶死后,刘裕的第一军师刘穆之将谢晦推荐给了刘裕。

谢晦一来到刘裕身边,就成了刘裕的太尉参军。在刘裕的几个顾命大臣中,谢晦是起点最高的。
谢晦对繁琐的公文,众多看似一团乱麻的杂事,总能高质量地快速办理,这让刘裕非常欣赏。
刘裕对谢晦的看重,还在谢晦的两次表现。
一次是刘裕征伐司马休之时,战争到了关键时刻,刘裕要亲自上阵厮杀,被谢晦抱住。刘裕让谢晦放手,谢晦不放,刘裕大喊:“我要杀你”,谢晦说:“天下可无晦,不可无公”。
另一次是刘裕北伐回师在彭城开庆功会,文化不高的刘裕突然附庸风雅,命令大家做诗。谢晦担心刘裕丢面子,建议刘裕换一种方式,于是自己代刘裕做了一首诗“先荡临淄秽,却清河洛尘,华阳有逸骥,桃林无伏轮”,刘裕特别高兴。因为谢晦作为第一高门,能为刘裕做诗,让刘裕脸面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