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道济到底因何而死?他的死有什么蹊跷?

admin 342 0
檀道济到底因何而死?他的死有什么蹊跷?

刘义隆虽然是徐羡之等人扶持上来的,但是他想扩大皇权,又想着被废和被杀的刘义符的下场,因此他要诛杀徐羡之等人,为了保密,他谎称要伐北魏。

徐羡之等人根本想不到刘义隆要诛杀他们。结果,刘义隆突然诛杀了近在建康的徐羡之,傅亮,还有谢晦的儿子,并准备起兵诛杀坐镇荆州的谢晦。

刘义隆的行为,实际是要打破东晋以来皇权和门阀共治的规则,将门阀权力收归皇室。

类似刘义隆的行为,在东晋初年有过相似的情况。

当晋元帝司马睿准备夺取门阀的权力时,王敦起兵,他得到了士族们的支持,因此成功打进建康,后来王敦觊觎皇权,又遭到了士族们的反对,最终失败。

现在刘义隆也要夺取门阀士族的权力,可是他没有能力和门阀谢晦抗衡,他拉上了檀道济。

刘义隆是有政治头脑的人,知道分化瓦解的策略,他找到了檀道济和另外三人的不同点,即檀道济是寒族出生。

可是,在徐、傅、谢三人看来,檀道济虽然出生寒族,可是已经获得高位进入了士族行列,因此檀道济就是门阀士族的自己人。为此,他们编排了一套和皇权分庭抗礼的战略规划:

以为上流,而檀道济镇广陵,各有强兵,足以制朝廷;羡之、亮居中秉权,可得持久。

即谢晦在荆州,檀道济在广陵,徐羡之和傅亮管理中枢,可以和皇权抗礼,继续皇权和门阀士族共治。

檀道济到底因何而死?他的死有什么蹊跷?

为此,檀道济的决定很重要,可是,他是优秀的军人,却并非优秀的政治家。

檀道济或许不清楚东晋的权利结构,又或许他不认为自己是门阀士族的一员,又或许他认为理应无条件站在皇权一边,因此他选择了刘义隆。

檀道济背叛门阀士族而选择皇权,是徐羡之、傅亮和谢晦完全没有想到的,即便徐羡之、傅亮已经被杀,谢晦依然不相信檀道济会选择皇权。直到檀道济大军来到,谢晦才恍然大悟,顿时“惶惧无计”。

双方作战以谢晦失败而告终,期间,不少士族也准备起兵支持谢晦,可惜还没有赶到谢晦就失败了。

檀道济不知道的是,他破坏了东晋以来门阀士族和皇权共治的权力平衡,而这个平衡一旦失去,他自己也将成为皇权的牺牲品,因为他本人已经是士族,他的儿子们个个有才用,麾下将领各个身经百战,假以时日,他就是继王、庾、桓、谢之后的檀氏门阀。

10年后檀道济的死,实际就是皇权和门阀士族之争的延续,只不过这个平衡被打破,皇权占据了主动和优势,檀道济只能束手就擒。

既然檀道济的死,是皇权对门阀士族宜将胜勇追穷寇般的打击,那么他的死,就并非死于刘义康的谗言,而是直接为刘义隆所杀。这也是《宋书.刘义康传》中没有记载刘义康之于檀道济之死的原因。

试想,如果檀道济选择站在门阀士族一边,继续维持皇权和门阀士族的权力平衡,他的惨剧就不会发生。

因此,檀道济的死,标志着门阀和皇权分庭抗礼的结束,代之以皇权独大,门阀消失,士族退居辅佐地位,

标签: 野史趣闻 奇闻趣事 野史杂闻 后宫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