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常识_明朝武术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如果没有政策支持还能起来吗?

admin 288 0

侠文化盛行

之后,秦朝统一六国,虽然短暂地禁止过“侠”,但随着秦朝的快速覆灭,继任的汉朝前期以黄老治国,后期以经学治国,对“侠”文化极为宽容,这就使得“侠”完全深入了汉民族百姓的内心。

虽然之后历经魏晋南北朝乱世,南朝汉族文化圈的门阀之间掀起了“阴柔之风”,但等到隋唐之际,随着对外战争的日益频繁,“侠”文化再次在中华大地上复兴。

此后的历朝历代,除了元朝以外或多或少都比较支持民间武术的传播,不过,虽然说是民间武学风气,但实际上,真正推动武学发展的却是地主豪强。

首先我们要明白,在中国古代的大部分时期,底层百姓都挣扎在温饱线之下。而习武是个非常消耗营养的行为,没有足够的主食和肉类,根本支撑不起习武的消耗。所以,底层百姓是绝对没有条件习武的。

那么,所谓“民间武学风气繁荣”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推动武学风气繁荣的根本不是底层百姓,而是地主豪绅。

在古代,无论哪个王朝,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土地兼并的情况。但是百姓也不是泥捏的,何况土地本就是古代百姓安身立命的唯一途径,他们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于是,在土地兼并的过程中,为了压制底层百姓的反抗,地主豪绅都会私养大量的家丁或护院充作打手。

古代历史常识_明朝武术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如果没有政策支持还能起来吗?  

土地兼并严重

这些打手因为是用来镇压老百姓的,所以武力值肯定是需要的。在招收时就会认真选拔,挑体格好的大汉。即使是被选中了,主人家大多也不会让他们闲着。除了镇压百姓外,一般都会进行大量的训练,以确保战斗力。

在世道不好时,地主豪绅还会收纳大量流民或失地之人。将他们组织起来,编成护卫队,以抵抗强盗土匪的袭扰。

在此过程中,为了提升部队战斗力,地主豪绅一般都会要求护卫队里的人习武。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地主豪绅提供足够的条件,底层百姓才拥有了习武的资格。而历朝历代之所以会给人一种“民间武学风气繁荣”的印象,大多也是因为如此。毕竟,相对于朝廷官员而言,地主豪绅也算的上是民。

这也就是开篇为什么要说哪怕没有统治者支持,明朝的武学风气依然会繁荣的原因。因为明朝恰恰是中国古代土地兼并最严重的朝代之一。

但是,不管明朝统治者是否支持武术的学习,明朝武术繁荣的背后都影射了他们对底层百姓的压迫。现在的我们自然可以在这里侃侃而谈习武的好处,但对于古代的底层百姓来说,他们绝对不希望看到一群“身怀武艺”的打手来强抢自家的土地。

总的来说,明朝武术的繁荣很大一部分都是建立在军事需要的基础上的,它的存在几乎完全是为了服务于战争和杀戮。对于明朝的百姓而言,习武根本就不是自己的选择,而是无奈的被迫接受。

晚明时期是个怎么样的社会?经济繁荣为何会让“工人日巧一日”?

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到来,必然要经过与旧事物的缠斗才能够形成正常的新秩序。可惜的是,弘治皇帝之后的正德、嘉靖、万历等基本上属于

标签: 文史百科 历史文化 文史知识 古代历史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