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当炮兵也进入敌方步兵有效射程时,轻霰弹便能够达到最佳杀伤效果。在极近距离上,炮手往往也会采取双份霰弹或一份霰弹加一发实心弹(实心弹居后)的装填方式。这虽然会严重降低炮膛的使用寿命,但其杀伤效果却会大大增强。在奥斯特利茨会战中,蒂埃博就不顾炮兵军官的反对,采用霰弹加实心弹的装填方式,有效杀伤了奥军尤尔奇克旅。
当时的战术家一般认为,霰弹散布直径为其飞行距离的十分之一左右,并最终会形成一个类似弓形的四边形杀伤区域。英王德意志军团工兵军官米勒在他的《战争科学要素》中援引他人数据指出,奥地利霰弹每飞行91米(100码),其子弹的散布直径就要扩大6.1米(20英尺)。英国霰弹在飞行同样距离后,子弹的散布直径则会扩大9.7米(32英尺)。沙恩霍斯特则一如既往地提供了坚实的测试数据②:220米(300普步)距离上霰弹子弹散布直径为23米(75普尺),439米(600普步)距离上霰弹子弹散布直径为53米(170 普尺)。倘若120 人规模的连横队在150 米距离上遭遇炮兵射击,通过简单的计算便可以发现, 霰弹几乎可以将其完全覆盖。不过,霰弹的穿透力远不如实心弹,对纵队的杀伤效果自然也略逊一筹。
“三坟五典”是什么?其中都记载了一些什么内容?
说起三坟五典,这可是咱们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书籍了。三坟五典这一次最早是出现在《左传·昭公十二年》。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是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