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向古代书画鉴藏家朱绍良先生问起对《六龙图》的看法时,他说道:“陈容擅长画龙,就像现代画家傅抱石一样在往往醉后,信手作画,即刻展现腾飞的龙在纸绢上。陈容画龙忽隐忽现,似闻其声,如见其形,且泼墨再用清水处理后成云,喷水化雾,人称’所翁龙’。宋代画龙在北宋美术理论家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叙图画各意>中指出:’画龙者,折出三停(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也),分成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也),穷游泳蜿蜒之妙,得回蟠升降之宜。仍要鬃鬣肘毛,笔画壮快,直自肉中生出为佳也。(凡画龙,开口者易,为巧;合口者难,为功。画家称开口猫儿合口龙,言其两难也。)’”
朱先生接着说道:“宋代画龙特点:龙头呈立体感,无毛,龙身没有曲折,四腿肥硕,爪分四指张开,无肘毛、尾鬣,尾巴为蛇尾状;元代画龙特点:龙头扁长,龙躯呈蛇形波曲蜿蜒,四腿瘦劲,爪生三指张开,肘毛、尾鬣皆呈火焰状,元以后尾巴如凤尾状,如故宫藏青龙花纹壶;明代画龙特点:比元龙更为粗壮,其角、须、发、眉、鬣、鳍、肘毛完整,头发向前上飞扬,口张开,龙的鼻端为“如意”形状,尾向上卷曲;清代画龙特点:龙发分馏,龙的下颌比上颚长,为反颌状俗称“地包天”,增添了龙的恐怖感。乾隆时期龙的头部出现奔儿头,龙的形态张牙舞爪。”
“佳士得所上拍的陈容《六龙图》,正是体现了宋代画龙的特点,也符合陈容的笔墨风格,”朱先生总结道。
陈容的真迹流传下来的并不多。清宫《石渠宝笈》记载,乾隆皇帝曾收藏有陈容的《九龙图》、《六龙图》、《霖雨图》等,说明陈容的画受到皇家收藏者的重视。如今,陈容的传世作品有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九龙图》,广东省博物馆的《墨龙图》(也称为《云龙图》)、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五龙图》和故宫博物院的《霖雨图》等。
故宫博物院藏陈容《霖雨图》
自古以来,龙便是皇权的象征。宋朝之前,虽然龙的形象已经入画,但真正的画龙“专业户”却是从宋代才开始出现的。北宋的董羽、王显道、吴怀和南宋的陈容、艾淑、僧法常等,都是画龙名家。其中,南宋的陈容是画龙的佼佼者,其作品成为后人画龙的典范。日本画家称,陈容的龙画是人类描绘的最高水平的龙画。据说在日本,到现在为止,有龙的图案的画大部分都是仿效陈容的龙画。日本著名画家小泉淳作评论,陈容的龙富有魅力,像真的一样活泼跳动,只有天才才会画出这样的画!
“千宫之宫”大明宫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大明宫”的名字出处是什么?
众所周知,北京故宫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到了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70多座,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网络,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