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度田政策确实是承认了豪强地主的土地,并且对财富分配不均衡这件事上选择忽视。但是这一政策确确实实的削减了豪强地主的经济实力,而且不断强化国库的经济实力,两者此消彼长,朝廷便有足够的实力来解决豪强地主。豪强地主的支持是东汉立国之本,如果提前对豪强地主下手,那么很有可能导致国家倾覆。因此光武帝通过收税来逐步弱化豪强地主的经济实力,并且在削减豪强地主的路上逐步摸索。但是豪强地主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会通过别的方式来强化自己的经济实力,因此“庄园经济”逐渐形成。
庄园经济的概括
庄园经济的形成
庄园经济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初期,只不过当时庄园经济的规模非常小,一直经历到东汉时期才逐渐发展成熟。庄园经济要满足一个条件,那就是有大量的土地,这一点已经劝退普通百姓了,豪强地主才是构成庄园经济的主力军,而豪强地主又分好多种,比如军功地主、官僚地主、旧贵族地主、工商大户等。军功地主一般都是开国功臣,靠军功获得国家赏赐的土地;官僚集团多为皇亲国戚或者有实权的高官,他们通过行政手段强取豪夺,霸占百姓的土地;旧贵族地主说的就是那些在汉朝之前的贵族,他们通过继承获得土地;工商大户就比较简单了,直接用钱买。这些获取土地的手段是普通百姓不具备的,在他们的剥削下百姓只能沦为佃户,最终形成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
仅仅靠几个人是无法耕种大片土地的,因此豪强地主还需要足够的人,比如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工作人员。地主需要足够多的工作人员(佃户)来耕种土地,同时又需要足够的管理人员(宗族成员)来管理佃户,等这一切满足之后地主享福的时候就需要有足够的服务人员(奴婢)。我们以樊家为例,最开始是樊宏与宗族成员共同经营土地,随后不断吸纳佃户以及丧失土地的流民,不断扩大田产规模,最终奠定了樊氏田庄。(注释1)随着历史的发展,大量的“樊氏庄园”形成(注释2)。
有意思的是刘秀的“云台二十八”、“三百六十五功臣”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豪强地主,这批人是东汉的立国之本,所以就注定刘秀不会轻易对豪强地主下手。只能通过收税来限制豪强地主的发展以及进一步土地兼并,这种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豪强地主和朝廷之间的矛盾终究会爆发,而爆发之后的结果只有两个:一是豪强地主颠覆朝廷,再选一个代言人;二是朝廷镇压豪强地主,不过这个难度有点大,基本上都是前者。刘秀的功臣成了一个又一个庄园主,更是成为东汉的掘墓人。
庄园经营方式
我们以樊家为例子,樊家庄园有三百多顷土地,虽然是以农业为主,但是兼营畜牧、园艺、手工业,形成一套自给自足经济体系。而且庄园还有兵器,有自保能力,对外还从事小额贷款业务。我们分开讲解这些行业,看看当时庄园经济的主要经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