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背后为什么要树大扇子?古代的扇子有什么讲究和意义?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自从汉代以后,中国扇子的功能、类型就变得越来越丰富了,相对于的也出现了很多扇子的名称。就比如《西凉杂技》中记载的赵飞燕被册封皇后之后,他的妹妹昭仪表示祝贺,献上了35件礼物,其中就包含了“云母扇”、“孔雀扇”、“翠羽扇”、“九华扇”、“五明扇”和“回风扇”等六种不同的扇子,可见扇子在当时社会和人们心目中有着重要位置。

一、“扇子”与君王权威紧密联系在一起
晋代太子初立及纳妃也需要有很多扇子,如《东宫旧事》所记“皇太子初拜,供漆要扇、青竹扇各一,纳妃同心扇二十,单竹扇二十。”
葛洪《西京杂记》注曰“汉制,天子玉几,夏设羽扇,冬设增扇,至成帝时,昭阳殿中设少已径扇、五明扇及孔雀翠羽诸名。其华饰侈丽不言可知。孟坚班固之字在肃宗章帝刘火国朝时以竹扇供御,盖中兴以来屏去奢靡,崇尚朴索所致,赋而美之,所以彰圣德养君心也。”,肃宗朝时供御使用的简朴的“呀勺一扇',班固所写《竹扇赋》录入《古文苑》便有对它的描述“削为扇婴成器美,托御君王供时有。”可见这种扇婴成器之美,是与君王权威紧密联系的一种礼仪之器。
《晋书》卷二十七载:
旧为羽扇柄者,刻木象其骨形,列羽用十,取全数也。自中兴初,王敦南征,始改为长柄,下出可捉,而减其羽用八。
令我们倍感惊异的是,这种羽扇形制变化的背后,其意义己是远远超出了羽扇事物本身,更改扇制竟会引起社会的严重关切。《晋书》中接着写道:
识者尤之曰‘夫羽扇,翼之名也。创为长柄者,将执其柄,以制羽翼也。改十为八者,将未备夺己备也。'此殆敦之擅权以制朝廷之柄,又将以无德之材欲窃非据也。

二、“雉尾扇”——典型的礼仪之扇
当时的人视扇柄犹如权柄,将扇柄之变长,扇面之减弱,暗藏了擅权犯上的凶象杀气。由此可见,古人面对的即使是一普通羽扇,都会将其形制上升为严肃的礼制问题,因而对其产生敬畏和加以尊崇。
古代有一种羽扇之制被称为雉扇,亦名雉尾扇,这是十分典型的礼仪之扇类型。晋崔豹《古今注·舆服》:
雉尾扇起于殷世,高宗有雄雉之祥,服章多用翟羽。周制以为王后、夫人之车服。舆辈有婴,即缉雉羽为扇婴,以障豁风尘也。汉朝乘舆服之,后以赐梁孝王。魏晋以来用为常,准诸王皆得用之。
这说明汉景帝的次弟梁孝王刘武,曾被准予破格使用雉扇仪仗,“得赐天子族旗,出从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于天子。”魏晋时期,诸王侯皆僧越使用雉扇,渐成定制。南朝江夏王刘义恭为宋孝武帝所忌,于是下诏规定王侯障扇不许用雉尾扇,改用红色的朱团扇。
宋代程大昌《演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