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人们热衷于喝团茶。唐人早期爱煮茶(把茶饼掰碎然后拿到火上去烤,烤至干红磨碎,放入锅中加作料一起煮),陆羽之后,改而推崇煎茶。陆羽提倡煎茶取代煮茶,其目的是保留茶自身的风味。饼茶经过炙、碾、罗三道工序,将饼茶加工成细末状颗粒的茶末,再进行煎茶。煎茶法发展至宋朝,便成为点茶,进而发展出分茶法、斗茶法等等,宋人热衷斗茶、分茶,文人雅士、宫廷贵族以此为乐,甚是奢靡。

刘松年 斗茶图
适用于点茶的黑釉建盏在宋朝大行其道,盖碗仍默默无闻,甚至都未定型。但宋朝时期,茶托便非常普遍,与茶杯一起使用,此后,人们在茶盏上又加了盖,盖、碗、托三者合一,就是今天茶人们普遍使用的盖碗。经过嗜茶人的不断改善,明清时期,盖碗广为流传。
盖碗在明清时期迎来它的辉煌时期,还得感谢洪武大帝——朱元璋。曾身为劳苦大众一员的洪武皇帝认为大行于唐宋的龙凤团茶制作工艺复杂且过于奢侈靡费,便下令把团茶改散茶,“罢造龙团,惟令采芽茶以进”。自朱元璋改革后点茶法逐渐没落,泡茶法兴起。爱茶人也把对煎茶、点茶的兴趣转移到了茶壶、茶盏之上。

清乾隆 矾红翼龙天鸡高足盖碗(一对)

清道光 粉彩花卉诗文盖碗(一对)
落后的游牧民族制刀技术为什么比汉朝高?探索镔铁的发展史!
孙大圣的如意金箍棒,是《西游记》里耀眼的兵器。原著介绍金箍棒的来历:太上老君用九转镔铁炼成,交给大禹用以治水,称作定海神珍铁。原
明朝时期,茶人改善了“炒青”法,茶叶的制法与喝法发生巨大变化,茶具以此而变。随着散茶的流行,喝茶时,除了品味茶的美好滋味,人们还会观赏茶芽叶是否完整、颜色是否鲜亮明绿。明朝出现的文士茶则更为讲究,怀才不遇的文人们,或在清静山林树下、或于简素柴房之中、或伴清溪潺潺、或听松涛阵阵,以此风雅之时,烧水煮茶,茶色宜淡不宜浓、茶味宜轻不宜重,茶具更素朴简雅且小巧精致,唯有如此才能茶、人不相负。因此,晚明之时,盖碗已经流行。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八仙纹盖碗(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