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又过了四十多年,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继承了汗位。

中同元年(1260年),忽必烈抱着消灭南宋统一中国的勃勃雄心,从蒙古高原来到燕京城,可是此时城中的宫殿已成为一片废墟,于是忽必烈决定在旧金中都城的东北郊外选择新址,营建一座新都城,又以“元”为国号,并把新都城命名为大都,至元十一年(1274年)大都城建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元大都。
明代的帝王之都
元朝末年反抗蒙古统治者的农民大起义,朱元璋占领了江南半壁江山,并于1367年派大将徐达、常遇春北伐,明洪武元年(1368年),徐达攻下元大都后,将大都城改名北平。
洪武三年(1370 年),朱元璋封第四子朱棣于北平为燕王,以巩固北方的守卫,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文即位,这时燕王朱棣拥有重兵,蓄意夺取统治权,并以入京诛奸臣为名,向南京进兵,从他侄儿的手里夺取了地位 。
朱棣即位之后,鉴于威胁明王朝的主要危险仍然是来自塞外的蒙古族残余势力,首先迁都北平,并把北平改称北京。
明北京城的营建,从永乐四年(1406年) 开始,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才基本上竣工,前后延续了十五年之久。
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都城
清朝的统治者完全沿用了明朝的北京城,没有什么变动,就连紫禁城在内,也只是对建筑物做了一些重修和局部的、小范围的改建、增建工作。

清朝在200余年间为满足统治者的享受,大规模地开发了北京西北郊的园林风景区,营建了规模空前、华丽非凡的离宫建筑群。这就是通常所称的西北郊“三山五园”,即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和畅春园、圆明园。
清代皇帝在这里观览山水,处理朝政,成为与北京城中紫禁城并重的另一个政治中心。清代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与这一带的园林有密切关系。有人称清代北京是一南一北的“双城”制,可谓不无道理。
《夏小正》是一本什么书?《夏小正》跟夏朝有什么关系?
夏小正是一部书,而且还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现存最早的,专门用于记录传统农事的历书,但是这部书的作者是谁我们并不清楚,只能推测他或者